沙门菌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17  

沙门菌检测是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环节,主要针对食品、环境及临床样本中的沙门菌属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核心检测要点包括菌株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及分子生物学确认等步骤。需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如ISO6579)及行业规范,确保结果准确性及可追溯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沙门菌检测涵盖以下核心项目:

定性检测: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目标菌株,确认样本中是否存在沙门菌属微生物

定量分析:采用MPN法(最可能数法)测定单位体积样本中的活菌浓度

血清分型:基于Kauffmann-White分类体系进行O抗原和H抗原鉴定

耐药性测试:通过药敏试验评估菌株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的敏感性

毒力基因筛查:利用PCR技术检测invA、spvC等特征性毒力因子

检测范围

沙门菌检测适用于以下领域:

食品行业:生鲜肉类(禽畜肉及副产品)、蛋制品(液态蛋/蛋粉)、乳制品(生乳/奶酪)、即食食品(沙拉/寿司)及饲料原料

医疗机构:患者粪便/血液样本的病原学诊断及院内感染溯源分析

环境监测:食品加工设备表面拭子、生产用水及冷链运输环节的生物污染评估

畜牧养殖:活体动物(家禽/生猪)肠道样本及屠宰环节的卫生监控

进出口检验:跨境贸易中动植物产品及食品添加剂的法定检疫项目

检测方法

现行主流检测技术体系包括:

传统培养法(ISO 6579:2017)

预增菌阶段:使用缓冲蛋白胨水(BPW)在37℃培养8-18小时

选择性增菌:分别采用Rappaport-Vassiliadis培养基(41.5℃)和Muller-Kauffmann四硫磺酸盐肉汤(37℃)进行双重增菌

平板分离:在XLD琼脂和Hektoen琼脂上划线培养24±3小时

生化验证:通过TSI斜面试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及尿素酶试验完成初步鉴定

实时荧光PCR法(ISO/TS 6579-2:2012)

靶标基因:特异性扩增ttrRSBCA操纵子序列(位于沙门菌属保守区)

核酸提取:采用磁珠法或离心柱法获取高质量DNA模板

反应体系:包含TaqMan探针及引物对(F:5'-CGTCGTTACGGTATCGCA-3', R:5'-TGCGGTAATGTGTGAAAGGTG-3')

扩增条件:95℃预变性10min后进入45个循环(95℃15s→60℃60s)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包被抗体:针对沙门菌鞭毛蛋白或外膜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显色系统:HRP标记二抗与TMB底物反应产生450nm吸光度信号

灵敏度阈值:可检出103-104 CFU/mL的菌悬液样本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

数据库匹配:基于VITEK 2 GN卡或BD Phoenix™ PMIC板的生化反应图谱分析

鉴定周期:4-18小时完成种水平鉴定(准确率≥95%)

全基因组测序(WGS)技术

测序平台:Illumina NovaSeq 6000或Oxford Nanopore MinION

数据分析:通过MLST分型、SNP聚类及质粒携带基因分析实现分子溯源

检测仪器

标准实验室需配备以下关键设备:

实时荧光PCR仪(如ABI QuantStudio 5):具备多通道荧光检测功能,支持高通量快速筛查

全自动酶标仪(如BioTek Synergy H1):集成震荡孵育与多波长读取模块的ELISA专用设备

微生物质谱仪(如Bruker MALDI-TOF MS):通过核糖体蛋白指纹图谱实现快速种属鉴定

脉冲场电泳系统(如Bio-Rad CHEF Mapper):用于PFGE分型分析的标准化设备组套

生物安全柜(Class II A2型):符合NSF/ANSI 49标准的样品前处理防护装置

恒温培养箱组套:包含25℃±1℃、37℃±1℃及42℃±0.5℃多温区控制单元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如梅里埃VITEK 2 Compact):集成比浊计与比色计的智能化分析平台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上一篇:白灰膏检测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