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18  

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检测是保障车辆安全性能的核心环节,需依据GB38262-2019等标准体系对材料的燃烧特性、烟雾毒性等关键指标进行科学评估。本文从检测项目、范围、方法及仪器四方面系统解析技术要点,为行业提供合规性参考。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性能检测包含五大核心指标:

垂直燃烧性能:评估材料在垂直状态下的燃烧速率、自熄时间及炭化长度

氧指数(OI):测定维持材料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

密度等级(SDR):量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浓度及透光率变化

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记录单位面积材料燃烧时的最大放热量

毒性气体释放量:检测CO、HCN等致命气体的生成浓度及释放速率

检测范围

需进行阻燃检测的内饰材料涵盖六大类:

材料类型典型应用部位测试标准差异点
座椅面料/填充物乘客座椅、驾驶员座椅需额外考核反复摩擦后的阻燃稳定性
顶棚内饰材料车顶衬板、照明灯罩重点监控熔滴现象及垂直燃烧性能
地板覆盖层通道地板、踏步区域增加抗压状态下的阻燃性能测试
侧壁饰板材料行李架下方护板、车门内衬需模拟高温老化后的阻燃参数变化
窗帘/遮阳帘车窗遮光装置特别关注明火接触时的收缩率与燃烧蔓延速度
行李架组件顶部行李存放架考核复合材料的整体阻燃一致性

检测方法

垂直燃烧试验法(GB/T 32086)

采用标准火焰源对垂直悬挂试样进行10秒点火,记录以下参数:

①火焰蔓延长度≤250mm

②自熄时间≤30s

③无燃烧滴落物引燃脱脂棉现象

试验环境需控制在(23±3)℃、(50±10)%RH。

氧指数测定法(GB/T 2406)

通过动态调整氮氧混合气体比例确定临界氧浓度值:

①试样尺寸:100mm×10mm×4mm

②点火方式:顶端引燃法

③判定标准:连续燃烧30s或损毁长度达50mm视为失效

④客车内饰材料OI值应≥28%

烟密度箱法(GB/T 8323)

在密闭燃烧室内完成以下流程:

1. 试样水平放置于辐射锥下方

2. 施加25kW/m²热辐射强度

3. 记录16min内透光率变化曲线

4. 计算最大比光密度Ds(max)和平均减光率

合格标准:Ds(max)≤150且无剧烈烟雾爆发期。

锥形量热法(ISO 5660)

采用标准化热辐射装置获取关键参数:

- 热释放速率峰值≤150kW/m²

- 总热释放量≤15MJ/m²

- 有效燃烧热≤25MJ/kg

测试时需同步采集CO/CO₂生成比等毒性指标。

检测仪器

垂直燃烧试验机(满足GB/T 32086)

配备精密燃气流量控制系统(丙烷纯度≥95%)

集成高精度计时模块(分辨率0.1s)

配置标准化试样夹持装置(倾斜角90°±2°)

配备底部脱脂棉收集盘(尺寸200mm×100mm)

氧指数测定仪(符合ASTM D2863)

双流量计气体混合系统(精度±0.1L/min)

耐高温玻璃燃烧筒(高度150mm±5mm)

铂金丝点火器(长度8mm±1mm)

自动数据采集模块(采样频率10Hz)

烟密度测试系统(满足GB/T 8323)

激光透射测量装置(波长632.8nm)

辐射锥功率调节范围0-50kW/m²

光路校准系统(定期进行零点/满量程校准)

废气处理装置(活性炭+HEPA过滤)

锥形量热仪(满足ISO 5660-1)

氧气分析模块(顺磁氧传感器±0.1%精度)

热电堆式热流计(测量范围0-100kW/m²)

气体采样系统(多组分FTIR分析仪)

质量损失单元(分辨率±0.01g)

辅助设备配置要求

>环境预处理箱:-20℃~150℃温控范围,湿度控制精度±3%RH

>试样裁切设备:>水冷式金刚石切割机,切口平整度≤0.1mm

>数据管理系统:>符合ISO/IEC17025的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

>安全防护系统:>独立排风系统+自动灭火装置+应急洗眼器

>计量校准设备:>二等标准热电偶组,光强校准仪,气体流量标定装置

>样品存储柜:>防静电材质,温湿度可控,防火等级UL94 V-0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