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32
UV防伪水墨成分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4-18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UV防伪水墨的核心检测项目包括光引发剂类型及含量测定、树脂基材化学结构验证、颜料分散度评估、固化速率测试、重金属迁移量分析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残留检测。其中光引发剂需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精确测定其有效成分占比是否满足0.5%-8%的工艺窗口要求;树脂基材的红外光谱特征峰需与标准品保持一致性;颜料分散度通过粒径分布仪控制在50-200nm区间以确保印刷清晰度。
功能性指标涵盖紫外线响应灵敏度测试(波长365nm/254nm双波段验证)、耐溶剂擦拭性能(乙醇/丙酮双试剂测试)、附着力划格试验(百格法达到ISO Class 1级)。安全性检测重点筛查铅、镉、汞等8种重金属元素(ICP-MS法检出限≤0.1mg/kg),同时监测苯系物等有害溶剂残留(GC-MS法精度达ppb级)。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三类应用场景:纸质包装印刷用UV防伪水墨需额外增加纤维渗透性测试与耐折度验证;高分子基材(PVC/PET)专用水墨重点考察表面张力适配性(达因值38-42mN/m)与热收缩率(≤0.15%);特种防伪油墨如温变/光变型产品需进行循环稳定性测试(200次冷热交替后色差值ΔE≤1.5)。
按工艺阶段划分涵盖原材料入厂检验(单体纯度≥99.5%)、半成品过程控制(粘度波动范围±5%)、成品全项验证(固化能量阈值400-600mJ/cm²)。特殊环境适应性检测包括高温高湿试验(85℃/85%RH条件下168小时无分层)、低温储存测试(-20℃保持粘度变化率≤10%)。
检测方法
化学组分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完成溶剂残留定量,配备DB-5MS色谱柱(30m×0.25mm×0.25μm),程序升温从50℃至28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采集4000-400cm⁻¹波段特征谱图进行树脂结构比对;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实现重金属元素的快速无损筛查。
物理性能测试依据ASTM D2454标准进行固化膜厚度测量(台阶仪精度0.1μm),按ISO 11341实施氙灯老化试验(500小时辐照后色牢度≥4级)。功能性验证使用专用紫外激发装置(波长精度±2nm)配合分光辐射计测量荧光强度衰减率(≤5%/年)。流变特性通过旋转流变仪在剪切速率10³s⁻¹条件下测定触变指数(1.2-1.8为合格区间)。
检测仪器
核心设备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190-1100nm,分辨率0.1nm),用于测定光引发剂吸收峰值;热重分析仪(TGA)测定树脂热分解温度(起始点≥220℃);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颜料分散度(D90≤500nm);交联密度仪通过溶胀法计算固化膜交联度(≥85%为合格)。
精密仪器配置同步热分析仪(STA)同步采集DSC-TG数据;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墨膜表面粗糙度(Ra≤15n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实现痕量金属元素检出;三维轮廓仪测量印刷微结构尺寸精度(±2μm)。所有设备均通过CNAS校准认证,测量不确定度符合ILAC-MRA要求。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增塑剂萃取测定检测
下一篇:矿石合金材料成分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