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鞋曲挠性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18  

整鞋曲挠性检测是评估鞋类产品耐久性能的核心项目之一,通过模拟足部运动轨迹量化鞋底与帮面结构的抗疲劳特性。检测过程需依据GB/T3903.1-2017等标准规范执行,重点关注前掌弯折角度、裂纹形成周期及能量损耗率等关键指标,为鞋类设计改进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整鞋曲挠性检测体系包含五个核心评估维度:前掌动态曲挠疲劳度、后跟扭转回弹性能、帮面接缝抗撕裂强度、大底弯折裂纹扩展速率以及整体结构能量衰减系数。前掌动态测试模拟行走时30°±2°的周期性弯折动作,记录试样达到预设破坏阈值(通常为5mm裂纹长度)的循环次数。后跟扭转测试采用±15°角位移加载,测定材料塑性变形量不超过原始尺寸2%的最大承载次数。

帮面接缝强度测试通过三维运动捕捉系统监测临界剥离力值,要求童鞋类产品接缝强度不低于180N/cm²。大底裂纹扩展速率测定采用高速显微摄像技术跟踪初始切口在40000次循环后的延伸长度,合格标准为裂纹增长率≤0.02mm/千次。能量衰减系数通过力-位移曲线积分计算能量损耗比,运动鞋类产品要求衰减系数控制在12%-18%区间。

检测范围

本检测方案覆盖八大类鞋品:竞技运动鞋(含跑鞋、篮球鞋等)、户外功能靴(登山靴、雪地靴等)、职业防护鞋(防静电靴、钢头安全鞋等)、医疗康复用矫形鞋、儿童机能训练鞋、时尚休闲鞋(板鞋、乐福鞋等)、特种作业靴(消防靴、防化靴)以及定制矫形医疗鞋具。

针对不同品类设定差异化测试参数:运动类产品需执行10万次高频测试循环;安全防护类重点考核极端温度(-20℃至+50℃)下的性能稳定性;童鞋类增加30%过载测试项;医疗矫形类需结合步态分析数据定制弯折轨迹。特殊场景扩展测试包含浸水环境(水深10cm持续48小时)后的曲挠保持率测定。

检测方法

标准检测流程依据GB/T 3903.1-2017《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曲挠性能》建立三级测试体系:预调节阶段将试样置于(23±2)℃、(50±5)%RH环境中平衡48小时;基础测试阶段以(60±2)次/分钟频率进行轴向加载;扩展测试阶段引入温湿度交变环境模拟装置。

具体操作包含六个步骤:1. 使用三维足型扫描仪建立数字化弯折轨迹模型;2. 在试样关键应力点布置应变片阵列;3. 设置试验机参数(振幅±30°,预载力5N);4. 启动多轴联动测试系统;5. 实时采集形变数据并生成应力云图;6. 采用电子显微镜进行微观结构损伤分析。

检测仪器

核心设备配置包含四类专业系统:多自由度曲挠试验机(最大载荷2000N,角度分辨率0.01°)、动态微应变采集系统(采样频率1000Hz)、环境模拟舱(温控范围-40℃~+80℃)、以及三维光学测量系统(精度±5μm)。辅助设备包括恒温恒湿箱(容积800L)、电子织物强力机(量程5000N)和显微CT扫描仪(分辨率1μm)。

仪器技术参数严格遵循ISO 22653:2016要求:驱动系统采用伺服电机配合行星减速机构,保证角速度控制精度±0.5%;力值传感器选用六维力传感器阵列,各向分量测量误差≤0.3%FS;环境舱温度均匀度±1℃,湿度波动度±3%RH;光学测量系统配备500万像素工业相机及条纹投影模块。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