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1902
纺织纱线成分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4-21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纺织纱线成分检测包含基础性指标与功能性参数两大体系:
纤维种类鉴定:通过形态学特征区分天然纤维(棉/麻/丝/毛)与化学纤维(涤纶/腈纶/氨纶),鉴别特种纤维(芳纶/碳纤维)
含量比例分析:精确测定混纺纱线中各组分质量百分比(±1%误差范围),包括双组分及多组分混合体系
回潮率测定:依据GB/T 9995标准测定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含水率(温度20±2℃,相对湿度65±4%)
含油率检测:针对化纤纱线评估纺丝油剂残留量(适用ASTM D2257溶剂萃取法)
杂质含量分析
检测范围
材料类别 | 典型品种 | 检测重点 |
---|---|---|
天然纤维纱线 | 棉纱/亚麻纱/绢丝/羊毛纱 | 纤维成熟度/鳞片结构鉴别/天然杂质含量 |
化学纤维纱线 | 涤纶DTY/锦纶FDY/粘胶纱 | 截面形态识别/双折射率测定/热收缩率 |
混纺交织纱线 | T/C混纺/毛涤混纺/天丝棉混纺 | 组分分离技术/定量分析误差控制 |
特种功能纱线 | 阻燃纱/导电纱/抗菌纱 | 功能助剂定性分析/耐久性测试 |
再生纤维纱线 | 再生涤纶/莱赛尔纤维/竹浆纤维 | 聚合度测定/结晶度分析/环保认证验证 |
检测方法
显微镜观察法(ISO 2076)
采用生物显微镜(100-400倍)观察纵向形态与横截面特征:棉纤维天然转曲、羊毛鳞片层结构、合成纤维光滑表面及异形截面特征。配合偏振光装置测定双折射率值(如涤纶Δn=0.188)。
燃烧试验法(AATCC 20)
通过本生灯燃烧试验记录燃烧特性:纤维素纤维(续燃快灰烬松软)、蛋白质纤维(烧毛发味)、合成纤维(熔融滴落)。需配合熔点测定仪辅助鉴别(如锦纶6熔点为215℃)。
化学溶解法(GB/T 2910)
使用特定溶剂体系选择性溶解组分:75%硫酸溶解棉保留涤纶(40℃×1h)、次氯酸钠溶解羊毛保留腈纶(常温×30min)。需严格控制温度/时间参数保证反应完全。
红外光谱法(ASTM E125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特征吸收峰:酯基(1720cm-1)鉴别涤纶、酰胺基(3300cm-1/1640cm-1)识别锦纶。ATR附件实现无损快速检测。
热重分析法(ISO 11358)
TGA热重分析仪在氮气氛围下以10℃/min升温至800℃,通过失重曲线判断组分:棉在300-400℃分解,涤纶在400-500℃分解。适用于难分离的复合纤维体系。
检测仪器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配备EDS能谱仪实现微区形貌观察与元素分析(加速电压5-20kV),分辨率达3nm级。
红外光谱仪系统
傅里叶变换型主机配合显微ATR附件,光谱范围4000-400cm-1,分辨率4cm-1,波数精度0.01cm-1
热重-差热联用仪(TG-DSC)
同步获取质量变化与热流信号,温度范围室温~1600℃,称量精度±0.1μg。
全自动化学溶解装置
集成恒温磁力搅拌器与真空过滤系统(孔径0.45μm PTFE滤膜),控温精度±0.5℃。
纤维细度分析仪
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自动测量直径(μm级精度),符合IWTO-8标准要求。
微波消解仪
高通量密闭消解系统(40位转子),最高温度300℃,压力100bar,用于重金属前处理。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检出限达ppt级,可同时测定30种金属元素(Pb/Cd/Cr等),符合OEKO-TEX标准。
x射线衍射仪(XRD)
Cu靶Kα辐射源(λ=1.5406Å),用于结晶度计算与晶型结构分析。
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
-150~600℃温控范围,测定储能模量/损耗因子随温度变化曲线。
全自动乌斯特条干仪
电容式测量原理,CVm值计算精度达0.1%,符合ISO 16549标准要求。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驱蚊液成分检测
下一篇:电子铜箔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