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成分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22  

微塑料成分检测是环境科学与材料分析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重点针对粒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核心检测项目包括聚合物类型鉴定、添加剂识别及表面污染物分析,需采用光谱学、热分析及显微技术相结合的检测方法。本文从检测标准、样品前处理及仪器选择角度阐述关键流程要点。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微塑料成分检测涵盖三大核心模块:基础聚合物鉴定、功能添加剂分析及表面吸附物检测。聚合物类型鉴别通过特征官能团识别确定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常见塑料基材;增塑剂、阻燃剂等添加剂成分需进行痕量级定量分析;表面吸附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重金属元素需建立专属检测方案。

检测范围

本检测适用于环境介质、生物组织及工业产品中的微塑料分析:

环境样本:海水/淡水体(0.45μm滤膜截留物)、沉积物(密度分离提取物)、大气沉降颗粒物

生物样本:水生生物消化道内容物、陆生动物组织切片、人体排泄物提取物

工业制品:化妆品磨砂颗粒、纺织品洗涤脱落纤维、食品包装降解碎片

检测方法

标准化的三级检测体系包含:

形态学筛选:体视显微镜(40-100×)初筛结合SEM-EDS表面形貌表征

成分鉴定: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与显微拉曼光谱(μ-Raman)联用进行聚合物指纹识别

深度分析: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解析添加剂组分

污染物检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重金属吸附量

检测仪器

设备类型技术参数应用场景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辨率≤4cm⁻¹,ATR附件含Ge晶体聚合物基材快速鉴别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裂解温度范围200-800℃,EI离子源添加剂分子结构解析
场发射扫描电镜分辨率≤1nm,配备BSE探测器微塑料表面形貌表征
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激光波长532/785nm,空间分辨率≤1μm有色颗粒无损检测
同步热分析仪升温速率0.1-100℃/min,TG-DSC联用材料热稳定性评估

实验过程需严格遵循ISO/TR 21960:2020技术规范要求,样品前处理阶段采用30%H₂O₂消解有机质结合ZnCl₂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质量控制包括标准物质SRM 2585平行样测试及空白基质加标回收验证。

数据判读需建立多维比对数据库:FTIR谱图匹配ASTM E1252标准谱库;拉曼数据参照Polymer Reference Database;Py-GC/MS碎片离子比对NIST 17质谱库。最终报告应包含粒径分布直方图、聚合物质量百分比及特征污染物浓度值等核心参数。

特殊样本处理要求:生物组织样本需经10%KOH酶解48小时;纺织品纤维需进行偏振光显微镜预筛;深色颗粒建议采用AFM-IR技术克服荧光干扰。所有操作应在百级洁净室环境下完成以防止背景污染。

方法验证指标包含检出限(LOD)、定量限(LOQ)、精密度(RSD≤15%)及准确度(回收率80-120%)。定期参与国际实验室间比对计划(如JRC微塑料能力验证)确保数据可比性。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