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硅成分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22  

氮化硅成分检测是评估其材料性能与工业适用性的核心环节,涉及元素含量测定、杂质控制及相组成分析等关键技术指标。本文系统阐述氮化硅材料的标准化检测流程,重点解析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惰性气体熔融法(IGA)等主流方法的原理与操作规范,为陶瓷制造、半导体封装等领域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氮化硅成分检测体系包含五大核心指标:主量元素定量分析要求精确测定Si3N4中氮元素占比(理论值39.94%),硅元素占比(理论值60.06%);杂质元素检测需覆盖Al、Fe、Ca等金属杂质(限值<500ppm)及Cl、C等非金属杂质;氧含量测定需控制游离氧含量(典型值0.5-2.0wt%);相组成分析需明确α相与β相的分布比例;密度与孔隙率测试需符合ASTM C1239标准要求。

检测范围

本检测方案适用于多种形态氮化硅材料:1. 烧结体材料:包括热压烧结(HP)与气压烧结(GPS)制备的块状陶瓷;2. 粉体原料:粒径范围0.1-10μm的α相/β相混合粉末;3. 涂层材料:物理气相沉积(PVD)或化学气相沉积(CVD)制备的薄膜涂层;4. 复合材料:Si3N4/Al2O3等复相陶瓷体系;5. 半导体级高纯材料:纯度≥99.99%的晶圆级产品。

检测方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采用波长色散型光谱仪(WD-XRF),依据ISO 14703标准建立校准曲线,测量精度达±0.05wt%。样品需经研磨至D50<5μm后压片制样。

惰性气体熔融法(IGA):使用脉冲加热炉在3000℃下释放材料中的氧氮元素,通过红外检测器测定氧含量(精度±0.01wt%),热导检测器测定总氮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采用微波消解系统处理样品(HNO3:HF=3:1),轴向观测模式测定Fe、Al等痕量金属元素(检出限0.1ppm)。

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XRD):使用Cu-Kα辐射源(40kV/40mA),通过Rietveld精修计算α/β相比例(误差<1%)。

扫描电镜-能谱联用技术(SEM-EDS):在20kV加速电压下进行微区成分分析(空间分辨率1μm),配合面扫描模式绘制元素分布图。

检测仪器

波长色散X荧光光谱仪:配备Rh靶X光管(4kW),8晶体交换系统可覆盖B-Kα至U-Lα谱线范围。

氧氮氢联测仪:集成高频感应炉与双通道热导检测器,单次分析时间<60s。

全谱直读ICP光谱仪:配置中阶梯光栅分光系统(波长范围165-900nm),雾化器温度控制精度±0.1℃。

多晶X射线衍射仪:配备高速一维探测器(PSD),扫描速度达10°/min(步长0.02°)。

场发射扫描电镜:电子束分辨率1nm@15kV,配备超薄窗SDD探测器(能量分辨率129eV)。

*所有仪器均通过CNAS校准认证并参与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