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32
碳化硼成分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4-23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碳化硼成分检测体系包含以下核心指标:
主成分含量测定:B4C纯度定量分析
杂质元素检测:Fe、Si、Al、O等13种痕量元素测定
物相结构表征:六方晶系完整性及晶格参数分析
粒度分布测试:D10/D50/D90粒径分布曲线绘制
氧含量专项分析:游离氧及化合氧的分离检测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以下材料类型:
工业级碳化硼粉末(粒径0.5-50μm)
热压烧结碳化硼陶瓷制品(密度≥2.52g/cm³)
核反应堆中子吸收体组件(B4C含量≥92%)
防弹装甲复合材料(B4C-Al层合结构)
耐磨涂层原料(B4C-TiB2复合粉末)
检测方法
主要采用国际标准化分析方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依据GB/T 16597-2019进行主量元素定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执行ASTM E1479-16标准测定痕量金属杂质
惰性气体熔融红外法:参照ISO 15350:2000完成氧含量精确测定
X射线衍射分析法(XRD):采用Rietveld精修法解析晶体结构参数
激光粒度分析法:依据ISO 13320:2020获取粒径分布数据
检测仪器
标准实验室配置包含以下设备系统:
波长色散型XRF光谱仪(分辨率≤5eV)
全谱直读ICP-OES(检出限≤0.1μg/L)
脉冲加热红外定氧仪(测量精度±0.5ppm)
多晶X射线衍射仪(Cu靶Kα辐射源)
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测量范围10nm-3500μm)
场发射扫描电镜(配备EDS能谱附件)
实验室环境需满足ISO/IEC 17025标准要求,温度控制在22±1℃,相对湿度≤45%。样品前处理阶段采用玛瑙研钵研磨至-325目(<45μm),经105℃真空干燥后置于干燥器备用。对于核用级样品需在手套箱内完成制样操作。
数据质量控制执行双盲样比对机制,每批次测试插入标准物质GBW(E)060048进行过程监控。主成分分析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0.3%,杂质元素测定的加标回收率需保持在95-105%区间。
特殊样品处理规范要求:中子吸收体组件需采用金刚石线切割取样;防弹装甲材料需制备金相剖面;复合涂层样品需进行环氧树脂真空镶嵌。
异常数据处理流程包括:当B/C原子比偏离理论值3.85±0.05时启动复检程序;发现未知衍射峰时启用PDF-4+数据库进行物相匹配;氧含量异常样本需进行二次脱气处理验证。
报告输出格式严格遵循CNAS-CL01:2018准则,包含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关键指标采用三重四级杆质谱仪进行验证测试,确保数据溯源性符合JJF 1059.1-2012要求。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乌鲁木齐塑料成分检测
下一篇:热封条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