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失效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25  

芯片失效检测是集成电路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重点针对电性能异常、物理损伤及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指标进行系统性分析。通过标准化测试流程与精密仪器结合,定位失效模式并追溯成因,涵盖晶圆级至封装后的全生命周期验证,为工艺改进与可靠性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芯片失效检测体系包含三大核心模块:电性能参数验证、物理结构缺陷诊断及环境应力耐受性评估。电性能测试涵盖静态参数(漏电流、阈值电压)与动态特性(传输延迟、功耗曲线)的量化分析;物理缺陷检测聚焦微观结构异常(金属层短路、介电层击穿)及封装缺陷(焊点开裂、引线变形);环境可靠性验证涉及温度循环(-65℃~150℃)、机械振动(5Hz~2kHz)、湿度加速(85℃/85%RH)等复合应力条件下的性能劣化监测。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7nm至180nm制程的逻辑芯片、存储器件及模拟集成电路:

晶圆级测试:针对未切割晶圆进行探针台接触式测量,定位单个裸片的参数偏移

封装后测试:评估塑封/陶瓷封装器件的热机械应力耐受性

系统级验证:在PCB板载环境下监测信号完整性及电磁兼容特性

失效件逆向分析:对客户返回的故障样品进行破坏性物理分析(DPA)

检测方法

采用分层递进式诊断策略:

非破坏性初筛

X射线断层扫描(X-CT):三维重构封装内部结构

红外热成像:定位异常发热区域(分辨率≤3μm)

声发射检测:捕捉微裂纹扩展的超声波信号

电学特性深度解析

参数测试仪(PPMU):执行DC IV曲线扫描(精度±0.1fA)

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高频S参数(频率范围40GHz)

自动测试设备(ATE):完成百万级向量功能验证

物理失效定位技术

聚焦离子束(FIB):制备截面样品(定位精度±50nm)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元素面分布扫描

激光诱导电压变化(LIVA):定位开路/短路缺陷

检测仪器

设备类型技术参数应用场景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能谱仪(EDS)探测限0.1wt%

元素成分定性分析
原子力显微镜(AFM)
扫描范围100μm×100μm

表面粗糙度量化评估
时域反射计(TDR)
阻抗分辨率±0.5Ω

信号反射点定位
低温试验
温变速率15℃/min

高温存储寿命评估
激光扫描显微镜(LSM)
光学分辨率120nm

微区光致发光分析

所有设备均通过NIST可溯源的计量校准体系认证,关键参数符合JEDEC JESD22系列标准要求。实验室环境维持Class 100洁净度与±0.5℃温控精度,确保测量数据的重复性与可比性。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