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防滑鞋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27  

老年防滑鞋检测是评估产品安全性与功能性的重要环节,重点关注防滑性能、耐磨性及材料安全性三大核心指标。通过标准化测试方法验证鞋底摩擦系数、抗老化能力及化学物质释放量等参数,确保产品符合GB/T3903.5-2017等国家强制标准要求。本文系统阐述检测流程的技术规范与实施要点。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老年防滑鞋的核心检测项目包含四大类共12项具体指标:

防滑性能测试:干/湿态摩擦系数测定(包括瓷砖、大理石、环氧地坪三种介质)、动态止滑角度测量

物理机械性能:鞋底耐磨耗性能(旋转式磨耗试验)、抗弯折疲劳强度(5万次循环测试)、剥离强度(帮底结合力)

材料安全性:重金属迁移量(铅、镉、砷)、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含量、多环芳烃(PAHs)总量

环境适应性:低温脆性试验(-20℃×4h)、耐水解老化性能(70℃/95%RH×72h)、抗油脂污染能力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以下三类老年防滑鞋产品:

材质维度:橡胶发泡底、EVA复合底、TPU注塑底等主流工艺制品

结构类型:平底式、沟槽式、吸盘式等特殊防滑结构设计产品

应用场景:室内居家型(侧重干态防滑)、户外全天候型(强化湿滑防护)、医疗康复专用型(附加抗菌功能)

检测方法

各项目的标准化测试流程如下:

摩擦系数测定:依据GB/T 3903.6-2017采用斜面法测试仪,设定倾斜角度增速为1.5°/s,记录试样开始滑动时的临界角度值

动态止滑试验:使用液压伺服试验机模拟步行姿态(步频1Hz),测量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比值(SRA值)

旋转磨耗试验:按ISO 4649:2017标准配置H22磨轮,施加10N垂直载荷完成40m磨耗行程后计算体积损失量

化学物质分析:采用GC-MS联用仪进行增塑剂筛查(检出限0.1mg/kg),ICP-OES测定重金属迁移量(模拟汗液浸泡24h)

环境老化测试:湿热箱内完成加速老化后评估硬度变化率(邵氏A型),低温箱处理后的试样进行落锤冲击试验(5J能量)

检测仪器

关键检测设备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

仪器名称技术规格测量精度
动态摩擦测试仪最大载荷200N/角度分辨率0.01°±1.5%FS
旋转式磨耗机磨轮转速40rpm/行程计数器0-999m±0.5mm³
恒温恒湿温度范围-40~150℃/湿度20~98%RH±0.5℃/±2%RH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质量范围10-1050amu/扫描速率12500amu/sppb级检出限
万能材料试验机最大负荷50kN/位移分辨率0.001mm±0.5%示值误差
低温冲击试验机冲击能量范围1-50J/温度控制-50~23℃±1℃温控精度

注:所有仪器均通过CNAS校准认证并定期进行期间核查,确保量值溯源体系的完整性。

引用标准体系:GB/T 3903系列、ISO 20344:2021、EN ISO 17707:2018等国际主流规范要求。

物理性能测试参照GB/T 20991-2007《个体防护装备 鞋的测试方法》执行。

化学安全指标符合欧盟REACH法规(EC) No 1907/2006附录XVII限值要求。

环境适应性试验参数设置依据ASTM D4060-2019标准进行验证。

关键判定阈值:干态摩擦系数≥0.40;湿态摩擦系数≥0.35;耐磨指数≤150mm³;铅含量≤100mg/kg;低温冲击无裂纹。

动态止滑指数SRA≥0.30为合格基准值。

剥离强度≥4.0N/mm方可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湿热老化后硬度变化率应控制在±15%范围内。

质量控制要点:试样预处理需在(23±2)℃/(50±5)%RH环境下平衡24h;同批次样品应包含左/右脚各3双;异常数据需采用格拉布斯准则进行离群值判定。

每项测试均设置空白对照与标准物质校准。

关键项目执行双人平行试验制度。

原始数据记录实行三级审核机制。

技术发展趋势:引入三维足压分布分析系统评估实际穿着状态下的防滑效能;开发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纹路深度测量算法;建立鞋底材料数据库实现失效模式预测。

新型传感器技术可实时监测动态摩擦系数变化曲线。

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于防滑纹路结构的优化设计验证。

虚拟仿真平台实现多场景下的防滑性能预评估。

认证体系衔接:通过本检测可同步获得欧盟CE-PPE认证、美国ASTM F2913-19认证及中国老年用品质量分级评价的技术依据。

符合ISO/TR 20871:2021老年人功能鞋类指南要求。

对接QB/T 4555-2020《老人鞋》行业标准技术要求。

满足日本JIS T8101:2015高龄者用履物规范指标。

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基于失效模式分析的红色预警指标库(如湿态摩擦系数<0.30),实施分级响应措施;开发防滑性能衰减模型预测产品使用寿命。

定期发布老年防滑鞋质量安全白皮书。

建立缺陷产品追溯数据库系统。

开展典型使用场景的实地验证测试。

技术总结要点:构建"材料-结构-环境"三维评价体系;建立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复合检测模式;完善全生命周期质量监控链条。

重点监控高发风险点:前掌着地区域的防滑失效问题。

特殊关注指标:低温环境下的材料性能突变临界点。

创新研究方向:基于生物力学的个性化防滑需求评估模型。

附录资料索引: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文件Q/CNFQT 002-2022《老年人功能性鞋类检验规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16会议决议文件2023-06号。

《中国老年人足部特征研究报告》(2022版)足压分布数据库。

全球主要市场老年防滑鞋技术法规对比分析表。

典型质量缺陷案例图谱及失效机理分析报告集。

技术文件更新记录:2024年1月新增ASTM F3445-23低温防滑测试方法;2024年3月修订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检测前处理方法;2024年6月更新动态摩擦测试程序至V2.1版。

同步更新ISO/IEC17025体系文件第7.2章节内容。

完善不确定度评估报告模板中的温度影响因子计算模块。

优化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数据采集接口协议。

技术人员能力要求:通过CNAS-CL01-A025认可准则专项考核;完成FEA有限元分析软件操作认证;掌握生物力学基础理论课程模块;每年参加不少于4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

定期开展国际实验室间比对验证活动。

建立专家委员会技术争议仲裁机制。

实施分级授权签字人管理制度。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