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27  

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是评价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直接关系到粘接性能和工艺稳定性。本文依据GB/T2793-1995等标准规范,系统阐述检测项目的技术要点、适用材料范围及标准化操作流程,重点解析烘箱法与红外法的实验差异及仪器选型原则。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不挥发物含量指胶粘剂在规定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经挥发后残留物质的质量百分比。该指标直接影响胶粘剂的固含量、涂布性能和固化效果。测试需严格控制环境温度(23±2℃)、相对湿度(50±5%)及试样厚度(1.0±0.2mm)等参数。典型测试周期为3小时±5分钟,质量损失误差应控制在±0.5mg范围内。

检测范围

本检测适用于各类液态胶粘剂体系:

1. 水性体系:丙烯酸乳液、聚乙烯醇缩醛胶

2. 溶剂型体系:氯丁橡胶胶粘剂、聚氨酯胶

3. 反应型体系:环氧树脂胶、氰基丙烯酸酯胶

4. 热熔型体系:EVA热熔胶、聚酰胺热熔胶

特殊材料需注意:含沸点高于150℃溶剂的体系应延长干燥时间;含热敏性成分的UV胶需采用低温干燥法。

检测方法

烘箱法(基准法)

1. 试样制备:称取1.5±0.1g试样至已恒重的铝箔皿

2. 预处理:水平放置于23℃环境平衡30分钟

3. 干燥程序:125±2℃烘箱中保持180±5分钟

4. 冷却过程: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30分钟)

5. 质量测定:采用0.1mg精度天平进行称量

允许重复测试偏差≤0.3%,三次平行试验取平均值。

红外法(快速法)

1. 仪器校准:使用标准砝码进行量程校准

2. 参数设置:加热温度125℃,辐射功率70%

3. 样品铺展:均匀涂布在石英玻璃载片(厚度≤0.5mm)

4. 自动测试:实时监测质量变化曲线(采样频率10Hz)

5. 终点判定:连续60秒质量波动<0.05%时自动终止

热重分析法(科研级)

1. 升温程序:10℃/min从室温升至300℃

2. 气氛控制:氮气流量50mL/min

3. 数据采集:同步记录TG-DSC曲线

4. 特征分析:通过一阶导数曲线确定挥发拐点

检测仪器

电热鼓风干燥箱

技术参数:

• 温度范围:室温+10℃~250℃

• 温度波动度:±0.5℃

• 均温性:≤2℃(空载状态)

• 定时范围:1min~9999min

使用规范:每月进行温度分布验证(9点测温法),每年更换PID控制模块。

精密分析天平

技术指标:

• 称量范围:0~220g

• 可读性:0.1mg

• 重复性误差:≤0.2mg

• 线性误差:±0.3mg

校准要求:每日使用前进行内部砝码校准,每季度进行三级砝码外部校准。

红外水分测定仪

核心配置:

卤素灯功率:400W(波长1.2~2.5μm)

• 称重传感器:电磁力补偿式

• 数据接口:RS232/USB双模输出

• 测量模式:自动/手动/定时三种模式

维护周期:每200小时更换卤素灯管,每周清洁样品室反射镜。

热重分析仪

系统组成:

• 微量天平灵敏度:0.1μg

• 温度分辨率:0.1℃

• 真空系统极限真空度:10⁻³mbar

• 气体控制系统:四路质量流量计

操作规范:实验前需进行基线校正(空坩埚升温扫描),样品量控制在5~20mg范围内。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