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相机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28  

3D相机检测是评估设备性能与可靠性的关键环节,涵盖深度精度、分辨率、视场角等核心参数分析。通过标准化测试流程与高精度仪器验证其成像稳定性、噪声控制及环境适应性能力。检测需遵循行业规范(如ISO/IEC标准),适用于工业自动化、医疗影像及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技术验证。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3D相机核心检测项目包含以下六类技术指标:

深度精度验证:量化测量值与真实空间坐标的偏差值(RMS误差),典型阈值需≤0.1%量程

空间分辨率评估:通过MTF(调制传递函数)测定横向/纵向最小可分辨特征尺寸

视场角校准:采用多轴转台验证水平/垂直方向有效成像角度与标称值偏差

动态响应测试:包含帧率稳定性(±1%)、运动模糊(≤5像素拖影)及延迟时间(≤10ms)三项指标

环境适应性验证:涵盖温度循环(-20℃~60℃)、湿度(95%RH)、振动(5-500Hz)条件下的功能稳定性

光学性能分析:包含散斑噪声(SNR≥40dB)、多路径干扰抑制比(≥30dB)及抗光干扰能力(100klux照度下功能正常)

检测范围

3D相机检测覆盖以下应用场景与技术类型:

工业级设备:结构光相机(蓝光/白光)、激光雷达(机械/固态)、双目视觉系统等制造现场在线检测设备

医疗影像设备:手术导航系统用TOF相机、内窥镜三维重建模块的EMC兼容性验证

消费电子产品:智能手机面部识别模组、AR/VR交互相机的FOV与景深一致性测试

自动驾驶系统:车载LiDAR的点云密度(pts/m²)、雨雾穿透率(≥80%@50m)及抗电磁干扰能力验证

特殊场景设备:防爆型工业相机的IP68防护等级验证、水下三维成像系统的折射补偿校准

检测方法

标准化检测流程包含以下关键技术手段:

基准标定法:采用NIST溯源的高精度标定板(棋盘格/同心圆阵列),通过Levenberg-Marquardt算法计算内参矩阵与畸变系数

相位测量偏折术:利用条纹投影系统生成正弦相位图样,通过相移算法重建被测物三维形貌作为基准参照

飞行时间分析法:使用皮秒级时间数字转换器(TDC)测量激光脉冲往返时延,计算系统级测距误差分布

运动特性测试平台:整合直线电机(定位精度±5μm)与六自由度机械臂模拟实际工况下的动态测量能力

环境模拟舱测试:在可控温湿度箱体内搭建光学暗室,配置可编程光源阵列模拟极端光照条件

检测仪器

关键检测设备清单及其技术规格如下:

三维光学扫描仪:最大采样率500kHz,点距重复性≤3μm(VDI/VDE 2634标准)

激光干涉仪系统:波长稳定性±0.02ppm,线性测量范围80m,分辨率0.1nm

光谱辐射计:覆盖380-2500nm波段,光度测量精度±0.8% @CIE标准光源A

高速数据采集卡:16bit分辨率,同步采样率1GS/s,支持IEEE 1588精确时钟协议

六维力/力矩传感器:量程±200N/±10Nm,非线性度≤0.3%FS用于机械载荷测试

EMC测试系统: 符合CISPR 25标准,可执行辐射发射(30MHz-6GHz)与传导敏感度(150kHz-400MHz)测试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上一篇:微单相机检测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