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32
光催化材料抗病毒性能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5-06
光催化材料抗病毒性能检测是评估其在可见光或紫外光激发下灭活病毒能力的关键技术环节。本文基于ISO21702:2019等国际标准体系,系统阐述病毒种类选择、接触时间控制、环境参数校准等核心检测要素,重点分析灭活效率量化方法及材料稳定性验证流程,为科研机构与产业端提供标准化测试框架。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光催化材料抗病毒性能检测包含基础性能验证与长效稳定性评估两大模块。基础性能验证需测定材料在标准光照条件下的病毒灭活率(Log值)、半数灭活时间(IT50)及光量子效率等核心参数。稳定性评估需完成连续循环测试(≥5次)、极端温湿度环境(-20℃至80℃/RH 30%-90%)耐受性测试以及表面微观结构变化分析。针对医用级材料还需增加细胞毒性对照实验与基因毒性筛查。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覆盖纳米TiO₂基材料、g-C₃N₄复合材料、金属有机框架(MOFs)等三大类光催化体系。病毒测试对象包含包膜病毒(流感病毒H1N1、冠状病毒229E)与非包膜病毒(诺如病毒替代株MNV-1、腺病毒AdV5)。材料形态涵盖粉末态(粒径50nm-5μm)、薄膜涂层(厚度100nm-10μm)及三维多孔结构体。应用场景测试包括密闭空间模拟舱(1m³)、医疗器械表面模拟及空气净化系统动态测试。检测方法
采用定量悬浮法测定粉末材料抗病毒性能:将0.1g样品与10⁶ PFU/mL病毒悬液在石英反应器中混合,使用氙灯模拟太阳光谱(300-800nm, 100mW/cm²),定时取样进行噬斑测定。薄膜材料适用载体接触法:将1×1cm²样品浸渍病毒悬液后置于光照培养箱,通过TCID50法计算灭活率。空气传播病毒测试采用气溶胶动态系统:在30L/min气流速度下监测病毒浓度衰减率。所有实验均设置暗反应对照组与空白样对比组。检测仪器
关键设备包括三级生物安全柜(Class II B2型)、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灵敏度≤10拷贝/μL)、扫描电子显微镜(分辨率≤5nm)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结合能精度±0.1eV)。光照系统配置太阳模拟器(AM1.5G光谱匹配度A级)、紫外辐射计(200-400nm波长范围)和辐照度校准仪(量程0-500mW/cm²)。辅助设备涵盖恒温恒湿培养箱(控制精度±0.5℃/±2%RH)、气溶胶粒径谱仪(10nm-10μm测量范围)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限≤100个荧光颗粒)。数据采集系统需满足ISO/IEC 17025标准计量认证要求。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塑料袋热合强度检测
下一篇:海运证书材料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