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纺织品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07  

抗菌纺织品检测是评估织物抑制微生物生长能力的重要技术环节。本文依据ISO20743、AATCC100等行业标准体系,系统阐述抗菌性能测试的核心指标、适用产品类型及实验室操作方法。重点解析定量菌落计数法、琼脂扩散法等关键技术路径的标准化实施要点。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抗菌纺织品核心检测指标包含四大维度:抗菌活性率测定评估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标准菌株的即时抑制效果;耐久性测试通过模拟洗涤循环验证抗菌功能的持续性;安全性评价重点监测重金属离子析出及细胞毒性反应;广谱抗菌能力验证需覆盖细菌、真菌等多类微生物。

抗菌活性分级测试需执行24小时接触实验与48小时持续观察的双重验证流程。抑菌圈直径测量要求精确至0.1mm级别控制误差范围。定量测试需保证初始接种菌液浓度稳定在(1.0-2.0)×10⁵ CFU/mL区间。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各类纺织基材:包括但不限于天然纤维(棉/麻/丝)、合成纤维(涤纶/锦纶)、功能性复合材料的纱线/坯布/成品织物形态。具体涵盖医用敷料、家纺制品、运动服饰等终端产品。

特殊处理纺织品需单独建立测试方案:含纳米银离子整理剂产品需增加元素迁移量分析;光催化型抗菌织物须配置UV光照模拟系统;季铵盐改性材料应进行pH耐受性验证。

检测方法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20743:2021规定吸收法/转移法/打印法三种基础方法:吸收法适用于液体渗透型纺织品;转移法专用于表面处理织物;打印法则针对局部抗菌加工产品。

AATCC 100-2018标准要求采用震荡洗脱技术:将试样置于营养肉汤中持续振荡1分钟实现菌体分离。JIS L 1902:2015规范了菌液接种后的密封培养流程:维持37℃±1℃恒温环境培养18-24小时。

检测仪器

微生物实验室标准配置包含:二级生物安全柜(Class II A2型)、恒温恒湿培养箱(温度波动±0.5℃)、全自动菌落计数仪(分辨率≤0.1mm)、高压蒸汽灭菌器(工作压力≥0.22MPa)。

精密分析设备需配备原子吸收光谱仪(检出限≤1ppm)用于金属离子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速度>1000细胞/秒)完成细胞活性评估;扫描电镜(放大倍数10-300,000×)观测纤维表面微观结构变化。

辅助装置包括:标准光源箱(D65光源照度≥2000lux)、数字式织物厚度仪(精度0.001mm)、旋转式水洗牢度测试机(转速40±2r/min)。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