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芯气泡点测试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08  

滤芯气泡点测试是评估过滤材料完整性与孔径分布的关键手段,通过测定气体穿透湿润滤材的最小压力值验证其截留性能。本文重点解析该测试的核心项目、适用材料范围、标准化操作流程及专用仪器配置要求,为质量控制提供技术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气泡点测试主要包含以下核心检测指标:

初始气泡点压力:反映最大孔径对应的临界突破压力

扩散流验证:评估滤材孔隙结构的均匀性

压力保持测试:检验滤芯密封性能与结构完整性

多级压力扫描:建立孔径分布曲线图谱

温度补偿校正:消除环境温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检测范围

本测试适用于以下过滤介质与场景:

材质类型:聚醚砜(PES)、聚四氟乙烯(PTFE)、尼龙等膜式滤芯

过滤精度:0.1μm至10μm的深层过滤与表面过滤装置

应用领域:无菌制剂生产、生物制品除菌、高纯化学品过滤等

结构形式:囊式滤芯、折叠滤芯、筒式滤芯等不同构型

验证阶段:新品验收、周期性维护验证及完整性复测

检测方法

标准化测试流程包含以下关键步骤:

预处理阶段:采用异丙醇/水混合液进行完全浸润处理

系统搭建:连接压力源、精密调压阀与数字压力传感器

升压程序:以≤0.5bar/min速率进行阶梯式增压操作

终点判定:目视观察首个连续气泡流出现时的临界压力值

数据采集:自动记录压力-流量曲线并计算扩散流参数

检测仪器

完整测试系统需配置以下专业设备:

气源装置:提供0-6bar可调节洁净压缩空气源

数字压力计:分辨率≤0.01bar的高精度压差传感器

可视化腔体:配备放大镜头的透明测试夹具组件

温控模块:集成温度探头实现实时环境补偿功能

数据处理器:具备ASTM/ISO标准算法的专用分析软件

安全组件:过压保护装置与紧急泄压阀门系统

测试系统需定期进行计量校准,使用NIST可溯源标准压力计进行量值传递验证。操作环境应控制在23±2℃恒温条件,相对湿度保持在30-60%范围。对于疏水性滤材需采用低表面张力浸润剂预处理。

结果判定依据产品标称规格执行分级评估:当实测气泡点值低于标称值15%时判定为不合格;扩散流速率超过理论计算值20%需启动失效分析程序;压力保持测试中压降速率超过0.5bar/min表明存在结构性缺陷。

异常数据需执行故障排查流程:检查浸润完全性→验证系统气密性→复核温度补偿参数→排除机械损伤可能→重新进行三次重复测试。对于关键工艺滤芯建议建立历史数据比对库实现趋势分析。

行业规范要求完整记录原始测试曲线图谱、环境参数及操作人员信息。数据存储周期应符合GMP规范要求,电子记录系统需具备审计追踪功能。

特殊应用场景需扩展测试方案:高温灭菌后即时测试需配置冷却补偿模块;多芯并联系统应设计分路检测接口;在线测试装置须满足CIP/SIP耐受要求。

该方法与微生物挑战试验具有显著相关性研究显示:当气泡点值达到标称值时对应LRV≥7的生物截留效率。但需注意该方法不适用于非对称结构滤材的全性能评估。

新兴技术发展推动自动化水平提升:集成机器视觉的气泡识别系统可将判定精度提升至±0.02bar;物联网平台实现远程监控与数据直报;AI算法可自动识别异常曲线模式。

国际标准体系持续完善:ASTM F316-03(2021)新增纳米纤维滤材修正系数;ISO 2942:2022引入多孔介质模型计算模块;PDA TR26提供行业应用指南。

实验室能力验证要求包括:年参加ILAC互认的比对项目≥1次;建立标准物质核查程序;关键设备实施期间核查计划;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应涵盖压力传感器误差、温度波动影响、浸润剂浓度偏差等主要分量。扩展不确定度(k=2)应控制在标称值的±5%以内。

技术争议焦点集中在超低泡点值产品的测试方法改进需求以及新型复合材料的等效性评价模型建立。行业组织正推动制定统一的标准物质体系。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