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17
热冲击试验全面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5-12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温度范围验证:确认试验箱在设定高温(+150℃至+300℃)与低温(-65℃至-196℃)区间的控制精度
转换时间测定:记录试样从高温区到低温区的转移时间(通常要求≤15秒)
循环次数测试:执行5/10/15/30次标准循环后评估性能衰减
失效模式分析:观测材料开裂、分层、焊点断裂等典型失效特征
功能完整性验证:对电子器件进行通电状态下的实时监测
形变量测量:使用三维影像仪记录试样尺寸变化(精度±0.1μm)
检测范围
电子电器类:BGA封装芯片、PCB电路板、连接器组件
金属材料:航空铝合金结构件、钛合金紧固件
高分子材料:LED封装胶体、绝缘套管、密封橡胶
涂层体系:高温防腐涂层、陶瓷热障涂层
汽车部件:ECU控制模块、动力电池模组
军工产品:导弹制导系统、卫星通信模块
医疗器械:植入式电子设备外壳、手术器械镀层
检测方法
两箱法:独立高温箱与低温箱通过机械臂自动转移试样(符合MIL-STD-883 Method 1011)
三箱法:增加中间过渡区实现更精确的温度梯度控制(适用于JEDEC JESD22-A104标准)
液浸法:采用液氮(-196℃)与硅油浴(+300℃)实现快速温变(参照ASTM D2511)
步进式测试:分阶段增加温度差幅值以确定临界失效点
在线监测法:集成红外热像仪(采样率≥60Hz)实时捕捉表面温度场分布
破坏性分析:结合SEM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演变
检测仪器
气动式热冲击箱:配备双腔体结构(温度范围-70℃~+220℃),转换时间≤10秒
垂直升降试验机:采用伺服电机驱动系统(定位精度±0.1mm)
多通道数据采集仪:同步记录32路温度/应变/电压信号(采样频率100kHz)
冷媒循环系统:复叠式制冷机组(最低温-196℃)
红外热像仪:640×480分辨率,测温范围-40℃~+1500℃
激光位移传感器:非接触式测量形变量(量程±5mm,精度0.1μm)
氦质谱检漏仪:检测密封件经热冲击后的泄漏率(灵敏度1×10⁻⁸ Pa·m³/s)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材料弹性模量与泊松比检测
下一篇:霍普金森压杆冲击试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