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软质覆面材料剥离强度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16  

家具软质覆面材料剥离强度检测是评估材料界面结合性能的核心指标之一。本文依据GB/T17927、QB/T1952等行业标准体系,系统阐述静态剥离力测试的标准化流程与关键控制参数,重点解析试样制备规范、夹具匹配方案及数据有效性判定准则,为家具制造企业及质检机构提供技术参考。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家具软质覆面材料剥离强度检测主要针对基材与表面装饰层之间的界面结合力进行量化评估。核心测试项目包括:常态剥离强度测定(232℃/505%RH)、高温老化后剥离强度保持率(70℃/168h)、低温循环剥离性能(-20℃至23℃交替处理)以及耐湿热剥离稳定性(40℃/95%RH/72h)。重点考察材料在垂直拉伸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分层失效模式与最大载荷值关系曲线。

特殊应用场景需增加动态剥离疲劳测试(≥5000次循环载荷)和化学介质侵蚀后剥离强度衰减率测定(酒精、清洁剂等接触试验)。所有测试均需记录初始剥离力值、平均剥离力值及破坏模式分类(内聚破坏/界面破坏/混合破坏),并依据QB/T4373规定计算单位宽度剥离强度值(N/cm)。

检测范围

本检测适用于各类软体家具表面装饰材料的物理结合性能评价:

1.材料类型:聚氨酯合成革(PU/PVC)、纺织面料(梭织/针织)、超纤皮革、硅胶覆层等柔性表面材料

2.基材类别:中密度纤维板(MDF)、多层实木板、金属框架、工程塑料等承力基体

3.产品形态:沙发坐垫面层、床靠背包覆层、办公椅扶手表皮层等曲面贴合部件

4.加工工艺:胶粘剂冷压贴合、热熔胶辊涂复合、高频热压成型等不同接合方式

特殊结构需注明试样尺寸修正系数:弧形表面按曲率半径调整有效测试面积;多层复合材料需分层标注各界面编号;含缝线加固结构应避开缝制区域取样。

检测方法

标准测试流程依据GB/T2791-1995《胶粘剂T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改进优化:

1.试样制备:使用液压裁刀切割(2001)mm(250.5)mm条状试样,保留有效结合面≥150mm。多层复合材料需机械分离出待测界面层。

2.预处理条件:恒温恒湿箱内平衡处理24小时(温度231℃,相对湿度505%)

3.夹持方式:采用对向气动夹具固定试样两端未粘接部位,确保拉伸轴线与粘接面垂直度偏差≤1

4.拉伸参数:设定试验机横梁速度为(10010)mm/min,采样频率≥50Hz

5.数据采集:连续记录载荷-位移曲线直至完全分离,剔除初始10mm和末段10mm数据段

特殊环境测试需配合高低温试验箱同步工作:高温试验时箱内温度均匀性≤1℃,低温试验需配置防冷凝装置。动态疲劳测试采用正弦波加载模式(频率0.5Hz~2Hz可调)。

检测仪器

标准检测系统由以下模块构成:

1.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量程≥5kN,精度等级0.5级;配备专用剥离夹具系统(夹持力可调范围50N-500N)

2.环境模拟箱:温度控制范围-40℃~150℃,湿度控制范围20%RH~98%RH(带过温保护功能)

3.视频采集系统:高速摄像机(≥1000fps)配合DIC数字图像相关法分析界面分离过程

4.数据工作站:配备专用剥离分析软件模块(自动计算平均剥离力、峰值变异系数及能量吸收值)

关键计量特性要求:力值传感器校准周期≤12个月;位移测量系统分辨率≤0.001mm;温度控制精度0.5℃;夹具同轴度误差≤0.05mm/m。

进阶配置可选配红外热像仪监测剥离过程温度场变化,或配备声发射传感器捕捉界面微裂纹扩展信号。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