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208
纺织品颜色变化灰度色标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5-16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纺织品颜色变化灰度色标检测主要包含以下核心项目:
原始样与测试样间的色差等级判定
光照色牢度试验后的颜色衰减程度评估
洗涤/摩擦色牢度测试中的染料迁移分析
多批次产品间的颜色一致性验证
特殊环境(汗液、海水等)作用下的褪色监测
检测范围
本检测方法适用于以下纺织品类别的颜色稳定性评价:
机织/针织面料:棉、麻、丝、毛及化纤制品
染色/印花织物:活性染料、分散染料等不同染色工艺产品
功能性纺织品:阻燃、防水等后整理加工面料
产业用纺织品:汽车内饰、户外遮阳篷等耐候性要求产品
服装辅料:拉链、衬布等配套材料的颜色匹配度检验
检测方法
标准检测流程包含以下关键步骤:
样品制备:按GB/T6151规定进行温湿度平衡处理
光源控制:D65标准光源下保持107575lx照度
观测角度:45/0或0/45几何条件配置
比对操作:将试样与原样并列置于中性灰背景上
分级判定:使用灰度卡进行5级至1级的目视评定
5级:无可察觉变化
4级:轻微变化
3级:明显变化
2级:显著变化
1级:完全变色
数据记录:三位独立观察者取平均等级值
检测仪器
实施检测时应遵循以下质量控制要点:试样尺寸不小于40mm50mm;观察距离保持25-50cm;每批样品需包含空白对照;定期用标准色板校准仪器;实验室内色温偏差不超过200K。
结果判定需综合考虑仪器测量值与目视评估数据差异。当ΔE≤0.8时对应5级判定;ΔE在0.8-1.7区间对应4级;1.7-3.4为3级;3.4-6.8为2级;超过6.8则判定为1级。
特殊材质需执行补充测试程序:荧光织物增加紫外光源评估;金属涂层织物采用多角度分光测定;弹性面料需在拉伸状态下进行颜色稳定性测试。
检测报告应完整记录以下要素:试样状态描述、测试环境参数、使用仪器型号、灰度卡批号信息、观察者资质证明以及最终判定等级结论。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佛山MSDS第三方检测
下一篇:大众PV3952耐刮擦标准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