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味剂成分深度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17  

增味剂成分深度检测是保障食品及日化产品安全合规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系统阐述增味剂检测的核心项目、适用对象范围、主流分析方法和关键仪器设备,重点解析合成香精单体、天然提取物特征指标及潜在风险物质的定量分析技术路径,为行业提供专业的技术参考。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增味剂成分检测涵盖三大类核心指标:第一类为合成香精单体定量分析,包括酯类(乙酸乙酯、丁酸乙酯)、醛类(苯甲醛、香兰素)、酮类(麦芽酚、乙基麦芽酚)等300余种常见合成香料成分的定性与定量测定;第二类涉及天然提取物特征指标验证,重点检测植物精油特征组分(如薄荷脑、柠檬烯)、动物源提取物标志物(麝香酮、灵猫酮)及其纯度参数;第三类为风险物质筛查项目,包含重金属残留(铅、砷、汞)、塑化剂(DEHP、DBP)、非法添加物(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等20类潜在污染物。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食品工业(调味品、乳制品、烘焙食品)、日化产品(香水、护肤品、洗涤剂)、饲料添加剂三大领域的增味剂质量控制。具体包括:1.液态样品(食用香精基液、精油提取物)中挥发性成分的全谱分析;2.固态样品(粉末香精、微胶囊制剂)的溶剂萃取物检测;3.半固态样品(膏状调味料、凝胶香精)的基质分离处理;4.复合型增味剂的多组分协同效应评估。特殊基体样品需进行前处理优化,如高脂基质采用固相萃取净化,含胶体样品实施酶解破壁处理。

检测方法

现行标准方法体系包含四大技术路径: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适用于沸点低于300℃的挥发性成分分析,采用DB-5MS色谱柱(30m0.25mm0.25μm),程序升温条件50℃(1min)→10℃/min→280℃(10min);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热不稳定成分检测,C18反相色谱柱配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实现水溶性添加剂精准定量;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执行重金属痕量分析,采用内标校正法(铑/铼同位素)消除基质干扰;4.核磁共振波谱法(NMR)用于复杂天然提取物的结构确证,1HNMR和13CNMR联合解析特征官能团信息。

检测仪器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