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有机肥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19  

生物有机肥检测是保障产品质量与生态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依据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系统阐述核心检测项目、适用范围、方法原理及仪器配置要求。重点涵盖有机质含量、重金属限量、微生物活性等关键指标分析体系,为生产质量控制及监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生物有机肥质量评价体系包含三大类核心指标:基础理化指标、安全限量指标及生物活性指标。基础理化指标涵盖有机质含量(干基)、总养分(N+P₂O₅+K₂O)、水分含量、pH值及粒度分布等参数。其中有机质含量需达到≥45%(NY/T525-2021标准),总养分要求≥5.0%,pH值范围控制在5.5-8.5之间。安全限量指标重点监控重金属污染风险与有害物质残留。依据GB38400-2019标准要求,对砷(As)、镉(Cd)、铅(Pb)、铬(Cr)、汞(Hg)五种重金属实施总量控制,同时需测定粪大肠菌群数、蛔虫卵死亡率等生物安全参数。新型污染物如抗生素残留(四环素类、磺胺类)已纳入部分地方标准补充要求。生物活性指标反映肥料功能特性,包括有效活菌数(≥0.2亿/g)、纤维素酶活(≥30U/g)、蛋白酶活(≥15U/g)等微生物代谢活性参数。针对特定功能型肥料还需测定固氮酶活性、解磷菌数量等专项指标。

检测范围

现行检测体系覆盖农业用生物有机肥、园林绿化专用肥、土壤修复改良剂等三大应用领域产品。农业用肥料按原料来源细分为畜禽粪便型(鸡粪、猪粪等)、秸秆腐熟型、餐厨垃圾转化型等类别;园林用肥料需额外测定氯离子含量(≤3.0%)及盐分浓度;土壤修复剂类产品重点监控多环芳烃(PAHs)及石油烃(TPH)降解率。进出口产品需符合目标市场特殊要求:欧盟市场参照ECNo2003/2003肥料法规补充POPs物质筛查;日本市场依据《肥料取缔法》强化放射性物质检测;北美市场重点关注转基因微生物标记基因筛查。

检测方法

基础理化指标采用标准化学分析法:有机质测定执行重铬酸钾氧化-硫酸亚铁铵滴定法(NY/T525-2021);总氮采用凯氏定氮法(GB/T8572),磷元素采用钒钼黄比色法(GB/T8573),钾元素采用火焰光度法(GB/T8574)。重金属总量分析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联用技术(GB/T23349)。生物活性指标测定遵循微生物培养计数法:有效活菌数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GB/T20287),酶活性测定使用分光光度法配套专用试剂盒(NY/T1114)。抗生素残留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进行多组分同步分析(GB/T32951-2016)。快速筛查技术逐步推广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实现有机质含量无损检测;ATP生物发光法用于微生物活性即时评估;免疫层析试纸条可现场初筛重金属超标样品。

检测仪器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