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质量标准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20  

火龙果质量标准检测是保障果实品质与安全性的核心环节,涵盖感官特性、理化指标及安全限值等关键维度。本文系统梳理外观形态、糖酸比、农残及微生物等核心检测项目,明确不同品种及流通环节的适用标准,解析分光光度法、色谱分析等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为行业提供科学的质量控制参考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火龙果质量检测体系包含四大核心模块:

外观特性:果形完整度(纵径/横径比≥0.85)、表皮鳞片饱满度(展开角度≤45)、着色均匀性(红皮品种色差值ΔE≤3.5)及机械损伤面积(单果≤5%)

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12.0%)、总酸度(0.15-0.35g/100g)、水分含量(82-88%)、甜菜红素(红肉品种≥80mg/100g)

安全限值:有机磷农药残留(≤0.05mg/kg)、铅镉重金属(分别≤0.1/0.05mg/kg)、致病菌(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贮藏期硬度变化率(≤30%)、可滴定酸衰减量(≤15%)、腐烂指数(7天≤5%)

检测范围

分类维度具体内容
品种类型红皮白肉/红皮红肉/黄皮白肉三大类及其杂交品种
成熟阶段采收适期(开花后28-35天)、后熟期(采后1-3天)、货架期(采后4-7天)
加工形态鲜果整果、预切果块、速冻果粒、果酱半成品等不同形态产品
流通渠道国内商超准入检测、出口欧盟/东南亚专项检测、有机认证复核检测

检测方法

感官评价法:依据GB/T10220建立标准化品评室,采用10人专家小组进行盲样评分(9分制),重点评估表皮光泽度(≥7分)、肉质紧实度(≥6.5分)及异味辨识度

理化分析法:

折光仪法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参照GB/T12295)

电位滴定法测定总酸度(执行NY/T1723标准)

冷冻干燥法结合卡尔费休水分仪测定含水量

色谱质谱联用法:

GC-MS检测32种有机磷农药残留(检出限0.001mg/kg)

HPLC测定甜菜红素含量(流动相甲醇:0.1%甲酸=85:15)

:依据GB4789系列标准进行大肠菌群MPN计数(3M测试片法)、霉菌酵母菌培养(PDA培养基28℃5d)

检测仪器

全自动色差仪(CIEL*a*b*模式)

测量表皮着色均匀性,配备10mm孔径适配器,重复性ΔE≤0.2

质构分析仪(TA.XTPlus型)

配备P/2N柱形探头,测试参数:测前速度2mm/s,触发力5g,穿刺深度8mm

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UPLC-MS/MS)

用于多农残筛查,质量数范围50-1000amu,扫描速率10spectra/s

建立PLS模型预测糖酸比,波长范围1000-2500nm,分辨率8cm-1

表面洁净度快速筛查,测量范围0-9999RLU,响应时间15秒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