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咖啡因咖啡质量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20  

低咖啡因咖啡质量检测需依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及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执行。核心检测指标涵盖咖啡因残留量、脱除工艺副产物、感官特性及营养成分保留率等关键参数。专业实验室通过色谱分析、光谱技术及微生物学方法对原料、加工过程及终产品实施全链条质量控制。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低咖啡因咖啡质量评价体系包含五大核心检测模块:

1.咖啡因含量测定:依据ISO20481:2008标准要求,成品中咖啡因含量应低于原豆含量的97%。采用精密仪器分析总生物碱含量及游离态/结合态比例。

2.脱除溶剂残留检测:重点监控乙酸乙酯(≤2mg/kg)、二氯甲烷(≤5mg/kg)等化学脱因工艺残留物。超临界CO₂法产品需测定萃取压力参数与产物相关性。

3.营养组分保留率:测定绿原酸(≥85%)、葫芦巴碱(≥90%)等特征成分保留程度。同步分析维生素B群(B3/B5/B6)的热稳定性损失率。

4.微生物安全指标:包括需氧菌总数(≤10⁴CFU/g)、霉菌酵母菌(≤500CFU/g)及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零检出要求。

5.感官品质评价:组建专业品鉴组按SCAA风味轮标准评估酸度(pH4.8-5.2)、苦味值(EB%≤3.5)及香气完整性(挥发性物质≥300种)。

检测范围

质量管控覆盖全产业链环节:

1.原料端:生豆含水率(9-12%)、缺陷豆比例(一级品≤5%)、农残(有机磷类≤0.01mg/kg)及重金属(铅≤0.2mg/kg)筛查。

2.加工过程:脱因反应釜温度均匀性(1.5℃)、萃取时间控制精度(15s)、干燥阶段水分梯度监测。

3.成品检验:包装材料溶出物(总迁移量≤10mg/dm)、充氮保鲜度(氧气残留≤1%)、货架期模拟测试(加速试验40℃/75%RH)。

4.特殊品类:冻干速溶咖啡的复水率(≥95%)、冷萃产品的浊度值(NTU≤15)、胶囊咖啡的冲泡压力耐受性(9bar0.5)。

检测方法

采用国际通行的分析技术体系:

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配备C18反相柱(5μm,2504.6m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缓冲液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波长273nm。可同时测定咖啡因、可可碱等14种生物碱。

2.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静态顶空进样量1mL,DB-5MS毛细柱程序升温(50℃→280℃),EI源全扫描模式定性定量溶剂残留。

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微波消解样品后测定铅、镉等8种重金属元素,检出限达0.001μg/kg级。

4.电子鼻联用技术:配备18个金属氧化物传感器阵列,建立特征香气指纹图谱库进行掺伪识别。

5.加速溶剂萃取法(ASE):萃取温度60℃、压力1500psi条件下提取绿原酸类物质,结合DAD检测器进行多波长定量。

检测仪器

实验室配置专业级分析设备:

1.Agilent1260InfinityIIHPLC系统:配备四元泵和柱温箱模块,搭配OpenLABCDS软件实现自动化峰积分与标准曲线拟合。

2.ThermoScientificISQ7000GC-MS:配置TriPlusRSH自动进样器,NIST2020质谱库支持未知物筛查。

3.PerkinElmerNexION2000ICP-MS:采用三锥接口技术和四极杆质量过滤器,具备动态反应池消除质谱干扰。

4.Metrohm917电位滴定仪:精确测定酸度值(精度0.01pH),符合AOAC920.93标准方法要求。

5.BinderKB系列恒温恒湿箱:温度控制范围-10℃~100℃,湿度调节精度1%RH,用于货架期加速试验。

6.StableMicroSystemTA.XTPlus质构仪:配备HDP/PSR探头组测定咖啡粉结块强度与流动性参数。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上一篇:浓咖啡检测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