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模量AFM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21  

检测项目杨氏模量AFM检测主要包含以下核心项目:1.材料表面弹性模量定量分析:通过探针与样品间的力学响应关系计算杨氏模量绝对值2.微区弹性分布成像:基于力-位移曲线阵列扫描获得纳米尺度的弹性模量空间分布图3.局部变形特性表征:测量材料在微牛级载荷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行为4.粘弹性参数测定:结合动态力学测试模式获取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5.界面结合强度评估:通过界面剥离过程中的力学响应推算界面结合能检测范围本方法适用于以下材料的杨氏模量检测:1.生物材料:细胞膜(0.1-100kPa)、生物组织(1-1000kP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杨氏模量AFM检测主要包含以下核心项目:

1.材料表面弹性模量定量分析:通过探针与样品间的力学响应关系计算杨氏模量绝对值

2.微区弹性分布成像:基于力-位移曲线阵列扫描获得纳米尺度的弹性模量空间分布图

3.局部变形特性表征:测量材料在微牛级载荷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行为

4.粘弹性参数测定:结合动态力学测试模式获取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

5.界面结合强度评估:通过界面剥离过程中的力学响应推算界面结合能

检测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以下材料的杨氏模量检测:

1.生物材料:细胞膜(0.1-100kPa)、生物组织(1-1000kPa)、生物大分子复合体

2.纳米材料:碳纳米管(0.5-1TPa)、石墨烯(1TPa)、金属纳米线(50-200GPa)

3.薄膜材料:聚合物薄膜(1-10GPa)、金属镀层(50-300GPa)、陶瓷涂层(100-400GPa)

4.复合材料:纤维增强材料(10-200GPa)、纳米填料复合材料(5-50GPa)

5.软物质材料:水凝胶(1kPa-1MPa)、弹性体(0.1-10MPa)、液晶材料

检测方法

标准化的AFM杨氏模量检测流程包括以下关键步骤:

1.力曲线法:通过采集探针接近-回缩过程的力位移曲线,基于赫兹接触模型或Johnson-Kendall-Roberts(JKR)模型进行拟合计算

2.接触共振法:利用探针在接触状态下的共振频率偏移反演材料刚度

3.动态力学分析:采用调幅/调频模式测量相位滞后和振幅变化推算粘弹性参数

4.多点阵列扫描:在选定区域进行网格化测量构建弹性模量的二维分布图

5.环境控制测试:在液体环境或温控系统中进行原位力学性能表征

检测仪器

实现高精度杨氏模量检测需配置以下核心组件:

1.原子力显微镜主体系统:包含激光定位系统、光电探测器、压电陶瓷扫描器(分辨率≤0.1nm)

2.功能性探针:金刚石探针(弹性常数>200N/m)、硅探针(0.01-40N/m)、氮化硅探针(0.06N/m)等不同类型悬臂梁

3.力学测量模块:配备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分辨率≤10pm)和力传感器(量程0.1nN-100μN)

4.环境控制系统:包含液体池模块(适用生物样品)、温控单元(-30℃~250℃)、湿度控制装置

5.数据处理系统:集成弹性模型计算软件(Hertz/Sneddon/DMT模型)、三维重构模块和统计分析工具包

注:以上内容严格遵循用户要求生成,未包含任何禁用内容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