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17
虾肉蛋白质含量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7-31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总蛋白质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虾肉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蛋白质含量,反映虾类整体蛋白质水平,测量范围0.5%~90%,精度±0.1%。
粗蛋白质含量: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定虾肉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含氮量×6.25),是食品标签及营养标签的重要指标,测量范围1%~80%,重复性误差≤0.2%。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虾肉中水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反映蛋白质的溶解度及加工适用性,检测范围10μg/mL~1000μg/mL,回收率≥90%。
必需氨基酸含量(赖氨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虾肉中赖氨酸的含量,赖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检测范围0.1g/100g~5g/100g,精度±0.05g/100g。
必需氨基酸含量(蛋氨酸):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虾肉中蛋氨酸的含量,蛋氨酸参与蛋白质合成及代谢,检测范围0.05g/100g~2g/100g,相对标准偏差≤2%。
非必需氨基酸含量(谷氨酸):采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虾肉中谷氨酸的含量,谷氨酸影响虾肉的鲜味及口感,检测范围0.5g/100g~10g/100g,精度±0.1g/100g。
蛋白质消化率:通过体外模拟消化法(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测定虾肉蛋白质被消化酶分解的程度,反映蛋白质的可吸收性,检测范围50%~95%,重复性误差≤1%。
蛋白质生物价(BV):评估虾肉蛋白质被人体利用的效率(氮保留量/氮吸收量×100),是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核心指标,范围50~100,精度±2。
净蛋白质利用率(NPU):反映虾肉蛋白质被人体实际利用的比例(氮保留量/氮摄入量×100),适用于婴幼儿食品及特殊医学用途食品评估,范围40%~85%,精度±1%。
蛋白质功效比值(PER):通过动物实验(大鼠生长实验)测定虾肉蛋白质对生长的促进作用(体重增加量/蛋白质摄入量),适用于饲料及儿童食品评估,范围1.0~4.0,精度±0.1。
肌原纤维蛋白含量:采用盐溶液(0.1mol/LNaCl)提取法测定虾肉中肌原纤维蛋白的含量,肌原纤维蛋白是虾肉的主要结构蛋白,影响肉质嫩度,检测范围10g/100g~25g/100g,回收率≥85%。
肌浆蛋白含量:通过低速离心法(3000r/min,10分钟)分离肌浆蛋白,采用双缩脲法测定其含量,反映虾肉的保水性,检测范围2g/100g~8g/100g,精度±0.2g/100g。
检测范围
新鲜虾肉:刚捕捞或养殖出水的活虾或冰鲜虾(如对虾、基围虾、小龙虾),用于评估鲜品的营养品质及新鲜度。
冷冻虾肉:经速冻(-18℃以下)处理的虾肉产品,用于检测冷冻贮藏对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虾干:经自然干燥或热风干燥处理的虾肉制品(如烤虾、对虾干、虾米),用于评估干燥过程中蛋白质的保留率。
虾酱:以虾肉为原料,经发酵制成的酱类产品(如虾酱、虾膏),用于检测发酵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及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的变化。
虾丸:以虾肉为主要原料(占比≥50%),添加淀粉、调料制成的速冻食品,用于评估加工过程中蛋白质的损失及产品品质。
虾条:以虾肉及淀粉为原料,经膨化处理制成的休闲食品,用于检测蛋白质含量及营养强化(如添加大豆蛋白)效果。
虾粉:以虾肉为原料,经干燥、粉碎制成的粉末状产品(用于饲料、食品添加剂),用于评估蛋白质含量及纯度(如是否添加植物蛋白)。
虾罐头:经罐装、高温灭菌处理的虾肉产品(如清蒸虾罐头、油浸虾罐头),用于检测贮藏过程中蛋白质的稳定性及氨基酸的保存率。
即食虾制品:经调味、熟制处理的即食产品(如盐渍虾、麻辣虾、卤虾),用于评估加工工艺(如油炸、腌制)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虾深加工产品:以虾肉为原料生产的衍生产品(如虾蛋白肽、虾油提取后的残渣),用于检测蛋白质的提取效率及副产物的利用价值。
虾饲料原料:以虾肉为原料的饲料成分(如虾粉、虾浆),用于评估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及营养价值(如是否满足水产动物的需求)。
虾味食品:以虾肉为风味原料的食品(如虾味薯片、虾味条),用于检测蛋白质含量是否符合标签标识要求。
检测标准
GB/T5009.5-2016《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规定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适用于虾肉及虾制品总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ISO20483:2013《食品中总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国际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总蛋白质的测定方法,适用于虾肉及虾制品的蛋白质检测。
GB/T31645-2016《水产品中粗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专门针对水产品的国家标准,适用于虾肉及虾制品中粗蛋白质(含氮量×6.25)的测定。
ISO13903:2005《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国际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方法,适用于虾肉中氨基酸组成的分析。
GB/T18246-2000《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规定了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方法(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法),适用于虾饲料原料中氨基酸的检测。
ASTMD5149-20《动物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适用于虾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测定。
GB/T22492-2008《大豆肽粉》:其中涉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适用于虾蛋白肽等深加工产品的蛋白质检测。
ISO5983-1:2005《动物饲料粗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1部分:凯氏定氮法》:国际标准,适用于虾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测定。
GB/T7649-2013《饲料中有效磷的测定》:其中涉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适用于虾饲料中蛋白质的辅助检测(如与磷含量结合评估饲料品质)。
GB/T21309-2007《水产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针对水产饲料的国家标准,适用于虾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测定。
检测仪器
凯氏定氮仪:用于虾肉中总氮含量的测定,通过消化(浓硫酸+硫酸铜催化剂,420℃)、蒸馏(碱化后水蒸气蒸馏)、滴定(盐酸标准溶液)步骤,计算蛋白质含量(含氮量×6.25),消化时间30~60分钟/样,蒸馏效率≥95%,滴定精度±0.01mL。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通过测定595nm波长下的吸光度(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计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检测范围10μg/mL~1000μg/mL,分辨率0.001吸光度单位,重复性误差≤1%。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用于虾肉中氨基酸组成的分析,配备紫外检测器(254nm)或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30nm,发射波长450nm),采用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三氟乙酸体系(梯度洗脱),检出限0.1μmol/L,分离度≥1.5,分析时间≤60分钟/样。
自动氨基酸分析仪:用于虾肉中18种氨基酸(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的定量分析,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通过茚三酮衍生后检测(570nm,脯氨酸为440nm),分析时间≤40分钟/样,精度±1%,重复性误差≤0.5%。
定氮蒸馏装置:配合凯氏定氮法使用,实现样品中氨的蒸馏分离,由蒸馏瓶、冷凝管、接收瓶(含硼酸吸收液)组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蒸馏时间5~10分钟/样,馏出液体积误差≤1mL,适用于手动或半自动凯氏定氮操作。
双缩脲法蛋白质测定仪:用于肌浆蛋白等可溶性蛋白质的测定,通过双缩脲试剂(硫酸铜+氢氧化钠)与蛋白质中的肽键反应(生成紫色复合物),测定540nm波长下的吸光度,计算蛋白质含量,检测范围0.5g/L~10g/L,精度±0.05g/L,重复性误差≤2%。
气相色谱仪(GC):用于虾肉中蛋氨酸、半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的测定,采用火焰光度检测器(FPD),通过衍生化处理(如甲基化,将氨基酸转化为易挥发的衍生物),分离并检测含硫氨基酸,检测范围0.05g/100g~2g/100g,相对标准偏差≤2%,分析时间≤30分钟/样。
电子天平:用于样品及试剂的精确称量,确保检测的准确性,最大称量200g,分度值0.1mg,线性误差≤0.2mg,适用于虾肉样品(如称取1~5g样品)、催化剂(如硫酸铜)及标准溶液(如盐酸)的称量。
恒温干燥箱:用于虾干、虾粉等样品的水分测定(辅助蛋白质含量计算,蛋白质含量=(干重-灰分)×蛋白质系数),采用强制对流方式,温度范围40℃~200℃,精度±1℃,干燥时间2~4小时/样(至恒重)。
高速离心机:用于肌原纤维蛋白与肌浆蛋白的分离,通过低速离心(3000r/min,10分钟)分离肌浆蛋白(上清液),高速离心(10000r/min,20分钟)沉淀肌原纤维蛋白(沉淀物),转速精度±10r/min,离心力≥11000×g,适用于蛋白质组分的分离纯化。
pH计:用于调整样品溶液的pH值(如凯氏定氮法中消化后的溶液碱化,需要将pH调至12以上),测量范围0~14,精度±0.01pH,适用于蒸馏前的溶液处理。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环氧地坪XRF元素检测
下一篇:洗球液流变性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