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焊剂配方改进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8-12  

助焊剂配方改进检测围绕成分优化、性能提升及合规性要求,针对助焊剂的活性、腐蚀性、残留量等关键指标开展系统检测,为配方调整提供数据支撑。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助焊剂活性:评估助焊剂去除金属表面氧化膜的能力,检测方法为铜镜试验,检测参数为活性等级(ROL0-ROL3)、氧化膜去除率(≥95%)

焊后残留量:测量焊接后助焊剂在基材表面的残留程度,检测方法为红外光谱法,检测参数为残留质量(≤0.1mg/cm²)、有机残留百分比(≤5%)

腐蚀性:考察助焊剂对金属基材的腐蚀作用,检测方法为盐雾试验,检测参数为铜腐蚀率(≤0.01mm/年)、焊点腐蚀等级(1-5级,1级无腐蚀)

挥发速率:测定助焊剂在焊接温度下的挥发速度,检测方法为热重分析,检测参数为挥发率(≥98%,180℃/10min)、残留挥发分(≤2%)

固体含量:计算助焊剂中不挥发成分的比例,检测方法为烘箱干燥法,检测参数为固体含量(10%-30%,差值≤0.5%)、干燥失重(≤0.3%)

表面张力:衡量助焊剂在基材表面的铺展能力,检测方法为吊环法,检测参数为表面张力(20-35mN/m,误差≤0.5mN/m)、接触角(≤30°)

卤素含量:检测助焊剂中卤素化合物的含量,检测方法为离子色谱法,检测参数为总卤素(≤150ppm)、游离卤素(≤50ppm)

绝缘电阻:评估助焊剂残留对电气性能的影响,检测方法为高阻计法,检测参数为绝缘电阻(≥1×10¹¹Ω,DC500V)、泄漏电流(≤1μA)

润湿时间:测量助焊剂促进solder润湿基材的时间,检测方法为润湿平衡法,检测参数为润湿时间(≤2s,250℃)、润湿面积(≥90%)

热稳定性:考察助焊剂在高温下的性能稳定性,检测方法为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检测参数为热分解温度(≥200℃)、热失重(≤10%,250℃/30min)

粘度:测定助焊剂的流动特性,检测方法为旋转粘度计法,检测参数为粘度(10-50mPa·s,25℃)、粘度温度系数(≤0.5mPa·s/℃)

pH值:衡量助焊剂的酸碱度,检测方法为pH计法,检测参数为pH值(3.5-6.5,25℃)、缓冲能力(ΔpH≤0.5,加入0.1mol/L HCl 1ml)

检测范围

电子元件助焊剂:用于电阻、电容、电感等表面贴装元件的焊接辅助

半导体封装助焊剂:适用于CPU、GPU等半导体芯片的封装焊接过程

光伏组件助焊剂: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片、光伏接线盒的焊接

汽车电子助焊剂:用于汽车ECU、传感器、线束等部件的焊接

医疗设备助焊剂:适用于心脏起搏器、医疗影像设备等高精度仪器的焊接

航空航天助焊剂:应用于卫星、飞机机载电子设备的高温焊接

消费电子助焊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等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装配焊接

LED照明助焊剂:适用于LED芯片、灯珠、驱动电源的焊接

电池组件助焊剂:应用于锂电池、镍氢电池的极片焊接

工业机器人助焊剂:用于工业机器人关节、控制系统的电子元件焊接

通信设备助焊剂:适用于路由器、交换机、基站等通信设备的焊接

国防电子助焊剂:应用于雷达、导弹、卫星等国防电子设备的焊接

电力设备助焊剂:用于变压器、断路器、开关柜等电力设备的焊接

船舶电子助焊剂:适用于船舶导航系统、通信设备的焊接

轨道交通助焊剂:应用于高铁、地铁的牵引控制系统焊接

检测标准

ASTM D3141-20:助焊剂活性测试方法(铜镜试验)

ISO 9455-10:2021:软钎焊剂试验方法第10部分:焊后残留量测定(红外光谱法)

GB/T 14538-2008:助焊剂试验方法(腐蚀性测试)

IPC-TM-650 2.3.35:助焊剂腐蚀性测试(盐雾试验)

ASTM F1155-15:电子组装用助焊剂挥发速率测定(热重分析)

GB/T 24427-2009:电子助焊剂固体含量测定(烘箱干燥法)

ISO 9455-6:2017:软钎焊剂试验方法第6部分:表面张力测量(吊环法)

GB/T 18380.12-2008:电线电缆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第12部分:卤素含量测定(离子色谱法)

IPC-TM-650 2.6.3.7:助焊剂绝缘电阻测试(高阻计法)

ASTM B813-17:软钎焊剂润湿时间测定(润湿平衡法)

GB/T 33330-2016:电子助焊剂热稳定性试验方法(差示扫描量热法)

ISO 9455-13:2020:软钎焊剂试验方法第13部分:粘度测定(旋转粘度计法)

IPC-J-STD-004:助焊剂分类与性能要求(总则)

GB/T 31485-2015:电子工业用助焊剂(性能规范)

ISO 9455-1:2017:软钎焊剂试验方法第1部分:总则(术语与定义)

检测仪器

助焊剂活性测试仪(铜镜试验装置):用于评估助焊剂去除金属氧化膜的能力,具体功能为通过铜镜试验测定活性等级(ROL0-ROL3)和氧化膜去除率

焊后残留量分析仪(红外光谱仪):测量焊接后助焊剂在基材表面的残留程度,具体功能为通过红外光谱法检测残留质量(≤0.1mg/cm²)和有机残留百分比

金属腐蚀试验箱(盐雾试验箱):考察助焊剂对金属基材的腐蚀作用,具体功能为模拟高温高湿盐雾环境,测定铜腐蚀率(≤0.01mm/年)和焊点腐蚀等级(1-5级)

热重分析仪(TGA):测定助焊剂的挥发速率,具体功能为在180℃下10分钟内测量挥发率(≥98%)和残留挥发分(≤2%)

表面张力仪(吊环法):衡量助焊剂在基材表面的铺展能力,具体功能为通过吊环法检测表面张力(20-35mN/m,误差≤0.5mN/m)和接触角(≤30°)

离子色谱仪:检测助焊剂中的卤素含量,具体功能为通过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总卤素(≤150ppm)和游离卤素(≤50ppm)

高阻计(绝缘电阻测试仪):评估助焊剂残留的绝缘性能,具体功能为在DC500V电压下测量绝缘电阻(≥1×10¹¹Ω)和泄漏电流(≤1μA)

润湿平衡测试仪:测量助焊剂的润湿时间,具体功能为通过润湿平衡法在250℃下测定润湿时间(≤2s)和润湿面积(≥90%)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考察助焊剂的热稳定性,具体功能为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热分解温度(≥200℃)和热失重(≤10%,250℃/30min)

旋转粘度计:测定助焊剂的流动特性,具体功能为通过旋转粘度计法在25℃下检测粘度(10-50mPa·s)和粘度温度系数(≤0.5mPa·s/℃)

pH计(精密酸度计):衡量助焊剂的酸碱度,具体功能为通过pH计法在25℃下检测pH值(3.5-6.5)和缓冲能力(ΔpH≤0.5,加入0.1mol/L HCl 1ml)

烘箱(鼓风干燥箱):用于测定助焊剂的固体含量,具体功能为通过烘箱干燥法(120℃/2h)计算固体含量(10%-30%,差值≤0.5%)和干燥失重(≤0.3%)

盐雾腐蚀试验箱:模拟海洋性气候环境,用于测试助焊剂对金属的腐蚀性,具体功能为测定铜腐蚀率(≤0.01mm/年)和焊点腐蚀等级

电子天平(万分之一精度):用于称量助焊剂残留质量,具体功能为配合红外光谱仪检测残留质量(≤0.1mg/cm²)

温度控制器(高精度):用于控制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的温度,具体功能为维持180℃/10min和250℃/30min的试验条件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