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外囊泡促血管形成实验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8-12  

细胞外囊泡在促血管形成机制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检测聚焦囊泡的分离纯化、生物活性评估及体外模型应用。专业要点包括囊泡浓度定量、尺寸分布分析、表面标记物鉴定、血管形成能力测试及内皮细胞功能验证,确保数据可靠性和实验可重复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囊泡浓度测定:测量细胞外囊泡的数量浓度。具体检测参数包括纳米粒子追踪分析检测范围10^6 - 10^12 particles/mL。

囊泡尺寸分布分析:评估囊泡大小分布特征。具体检测参数包括动态光散射测量范围30-1000 nm。

囊泡表面标记物检测:鉴定囊泡表面特定蛋白表达。具体检测参数包括流式细胞术检测CD9、CD63等标记物阳性率。

囊泡促血管形成活性测定:评估囊泡诱导血管形成的能力。具体检测参数包括内皮细胞管形成实验量化管长和分支数。

内皮细胞迁移分析:测量囊泡对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具体检测参数包括Transwell迁移实验计数迁移细胞数。

内皮细胞增殖分析:评估囊泡对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具体检测参数包括MTT法检测吸光度变化或BrdU掺入率。

血管形成能力评估:在体外模型中分析血管网络形成。具体检测参数包括Matrigel管形成实验测量管状结构密度

细胞因子表达分析:检测囊泡相关促血管形成因子水平。具体检测参数包括ELISA或qPCR分析VEGF、FGF浓度或表达量。

囊泡摄取效率:测量囊泡被内皮细胞摄取的效率。具体检测参数包括荧光标记囊泡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摄取率。

血管形成相关基因表达:分析囊泡对血管形成基因的影响。具体检测参数包括qRT-PCR检测VEGFR2、Angiopoietin等基因表达倍数变化。

检测范围

干细胞来源囊泡:用于再生医学中血管修复机制研究。

癌细胞来源囊泡:在肿瘤血管生成和微环境研究中应用。

免疫细胞来源囊泡:研究免疫调节与血管形成的相互作用。

血浆样本:从人体血液中分离囊泡用于疾病诊断分析。

血清样本:基于细胞培养上清液的囊泡功能验证。

组织培养上清液:体外细胞模型产生的囊泡生物活性评估。

药物输送系统:囊泡作为载体在血管靶向治疗中的效果测试。

再生医学应用:囊泡促进组织再生和血管形成的模型研究。

癌症研究:囊泡在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机制中的角色分析。

心血管疾病模型:囊泡在心血管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评估。

检测标准

ISO 22412:2017 粒度分布 - 动态光散射法

ASTM E2524-08 纳米颗粒尺寸分析标准指南

GB/T 34000-2017 细胞外囊泡分离与鉴定方法

ISO 10993-5:2009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GB/T 16886.5-201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检测仪器

纳米粒子追踪分析仪:用于测量囊泡浓度和尺寸分布。在本检测中定量囊泡数量和大小参数。

流式细胞仪:分析囊泡表面标记物和异质性。功能包括检测CD分子表达水平。

酶标仪:用于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浓度测定。功能包括比色或荧光法测量吸光度变化。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囊泡摄取和血管形成结构。功能包括荧光标记可视化三维成像。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分析血管形成相关基因表达。功能包括检测mRNA水平变化和定量。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