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检院检测中心 | 点击量:8次 | 2024-12-20 09:05:37
GB/T 16886.5-200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以下是根据标准《GB/T 16886.5-200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中提到的有关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涉及产品的总结。内容以HTML标签标记如下: ---一、检测项目:
GB/T 16886.5-2003中涉及以下几类体外细胞毒性检测项目:
- 细胞形态学的观察
- 细胞增殖能力的评估
- 细胞存活率的测定
- 细胞酶活性的检测
- 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如活性染料染色法)
- 溶血性毒性检测
- 膜透性的变化
二、检测方法:
标准中描述了以下常见的检测方法:
- 直接接触法:
将医疗器械或其材料直接接触细胞培养物,适用于检测完整器械表面的细胞毒性。
- 浸提法:
使用特定介质对医疗器械进行提取,得到提取液后将其添加到细胞培养物中,以评估提取物可能的细胞毒性。
- 琼脂扩散法:
在细胞单层表面加入琼脂层,然后将含有被测材料的试件放于琼脂上,评价材料释放物的毒性。
- 染色法:
通过特定染料(如MTT、台盼蓝、亚甲蓝等)染色的细胞显色特性,分析细胞存活率或膜完整性。
- 酶活性测定法:
通过检测与细胞存活相关的酶活性(如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程度,判断毒性效应。
三、涉及的产品:
该标准适用于以下类别医疗器械产品的评估:
- 植入类医疗器械(例如人工关节、心脏瓣膜、骨钉等)
- 接触体液的材料(如导管、输液管等)
- 手术器械和器具(如手术刀、内窥镜等)
- 体外诊断设备中的相关材料
- 外部使用的医疗材料(如敷料和缝线)
- 药物或其他物质的输送系统
以上内容总结了该标准中关于检测项目、方法及产品适用范围的规定。这些检测能够有效评估医疗器械的潜在细胞毒性,为确保其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GB/T 16886.5-200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标准号:GB/T 16886.5-2003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2003-03-05
实施日期:2003-08-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6886.5-200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的简介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10993-5:1999。本部分阐述了评价医疗器械体外细胞毒性的试验方法;这些方法是用相应的生物参数测定哺乳动物细胞的体外生物学反应。GB/T16886.5-200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GB/T16886.5-2003
GB/T 16886.5-200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的部分内容
ICS 11. 040.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6886. 5--2003/ISO 10993-5 : 1999代替GB/T16886.5—1997
标准分享网
bzfxw.com
免费专业丰富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medical devices-Part 5 : Test for in vitro cytotoxicity(ISO10993-5:1999,IDT)
2003-03-0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3-08-01实施
GB/T 16886.5—2003/IS0 10993-5:1999GB/T16886的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0993-5:1999《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第5部分:
本部分第二版经技术修订取代第一版(GB/T16886.5一1997),其主要修订内容除了试验方法中有一些细微改动外,样品制备按GB/T16886.12一2000%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材料》(idtISO10993-12:1996)。GB/T16886的总题目是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由下列部分组成:-第1部分:评价与试验;
第2部分:动物保护要求;
-第3部分:遗传毒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试验:第4部分: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择;-第5部分:细胞毒性试验:体外法:第6部分:植人后局部反应试验;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第8部分:生物学试验参照材料的选择与定量指南(待出版):第9部分:潜在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框架;第10部分:刺激与致敏试验;
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
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样品;第13部分:聚合物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第14部分:陶瓷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第15部分:金属与合金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第16部分:降解产物与可沥滤物毒性动力学研究设计。有关其他方面的生物试验将有其他部分的标准。本部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济南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由少华、王昕、黄经春、钱承玉、郝树彬。81
GB/T16886.5—2003/IS0 10993-5:1999引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具有通用性,广泛适用于各种医疗器械和材料的评价。因此,本标准的目的,不是规定一个单一的试验方法,而是规定一个试验方案,需要在一系列试验步骤中判断,以选出最合适的试验。
试验分成三类:浸提液试验、直接接触试验、间接接触试验。根据被评价样品的性质、使用部位和使用特性选择这些试验中的一类或几类。试验的选择决定了供试样品的制备方法、培养细胞的制备以及细胞与样品或其浸提液接触的方法。接触试验结束时,对细胞毒性作用和程度进行评价。本部分放开了对评价方式的选择。这一指导思想引出多种通用试验,反映了许多提倡体外生物学试验团体的观点。细胞毒性测定中所使用的大量方法和终点测量方法可分成以下评价类型:a)按形态学方法评价细胞破坏;b)细胞损伤的测定;
c)细胞生长的测定,
d)细胞代谢特性的测定。
在这四种类型中,每一类都有儿种可供选择的方法,研究者应了解试验的分类及其相应的专项技术,以便与其他类似器械或材料的结果具有可比性,以使各实验室间的试验具有可比性。82
1范围
GB/T 16886. 5-2003/ISO 10993-5: 1999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GB/T16886的本部分阐述了评价医疗器械体外细胞毒性的试验方法。这些方法规定了下列供试品以直接或通过扩散的方式与培养细胞接触和进行孵育:a)用器械的浸提液,和/或
b)与器械接触。
这些方法是用相应的生物参数测定哺乳动物细胞的体外生物学反应。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688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16886.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评价与试验(GB/T16886.1—2001,idtISO10993-1:1997)
GB/T16886.12--2000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和参照材料(idtISO10993-12:1996)
3术语与定义
GB/T16886.1/ISO1993-1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阴性对照材料 negative control material按照本部分试验时不产生细胞毒性反应的材料。注:阴性对照的目的是验证背景反应,例如高密度紊乙烯\已作为合成案合物的阴性对照材料,氧化铝陶瓷用作牙科材料的阴性对照物。
阳性对照材料 positive control material按照本部分试验时可重现细胞毒性反应的材料。注:阻性对照的目的是验证相应试验系统的反应,例如用有机锡作稳定剂的紊氢乙烯\已用作固体材料和漫提液的阳性对照,酚的稀释液用于浸提液的阳性对照。1)高密度乙烯可从美国药典委员会(Rockville,Maryland,USA)和Hatano研究所食品和药品安全中心(Ochiai729-5,Hanagawaz57-Japan)获得。提供这一信息是为本部分的使用者提供方便,但ISO对使用该产品不提供担保。2)有机锡聚氯乙烯阳性对照材料可从SIMSPortexLtd,Hythe,Kent,CT216JL,UK(产品号码499-300-000)获得。2DEC和ZDBC康氨甲酸乙酯可从Hatano研究所食品和药品安全中心(Ochiai729-5,Hanagawa257-Japan)获得。提供这一信息是为本部分的使用者提供方便,但ISO对使用该产品不提供担保。83
GB/T 16886.5—2003/ISO 10993-5:19993.3
试剂对照 reagent control
在不加试验材料的条件下,按浸提条件和试验步骤得到的浸提介质。注:在本部分中,该定义取代GB/T16886.12/ISO-10993-12.中3.1给出的定义。3.4
培养器血culture vessels
适用于细胞培养的器血,包括玻璃培养皿、塑料培养瓶或塑料多孔培养板和微量滴定板等器皿。注:在这些试验方法中,这些器血只要符合组织培养级别的要求,并适用于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可以互换使用。3.5
近汇合 subconfluency
在对数生长期末,约80%的细胞汇合。4样品制备
4.1总则
供试品可选用:
a)材料浸提液:和/或
b)材料本身。
样品制备应符合GB/T16886.12/ISO10993-12。4.2材料漫提液的制备
4.2.1漫提原则
为了测定潜在的毒理学危害,浸提条件应模拟或严于临床使用条件,但不应导致试验材料发生诸如熔化、溶解或化学结构改变等明显变化。注:没提液中任何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的浓度及其接触试验细胞的量取决于接触面积、浸提体积、PH、化学溶解度、扩散率、溶质度、搅拌、温度、时间和其他因素。4.2.2
漫提介质
哺乳动物细胞检测中应使用下列一种或几种溶剂。对浸提介质的选择应进行验证:a)含血清培养基;
b)无血清培养基;
生理盐水溶液;
d)其他适宜的溶剂。
注:溶剂的选择应反映出漫提的目的,并应考虑使用极性和非极性两种溶剂。适宜的溶剂包括纯水、植物油、二甲基亚鼠(DMSO)。在所选择的测试系统中,如 DMSO浓度大于 0.5%(体积分数),则有细胞毒性。漫提条件
提应使用无菌技术,在无菌、化学情性的封闭容器中进行,应符合GB/T16886.12/ISO 10993-12的基本要求。
4.2.3.2推荐的浸提条件是:
a)37℃±2℃下不少于24h;
b)50℃±2℃下72h±2h
c)70℃±2℃下24h±2h;
d) 121℃±2℃下1 h±0.2h.
可根据器械特性和具体使用情况选择推荐的条件。当浸提过程使用含血清培养基时,只能采用4.2.3.2a)规定的漫提条件。4.2.3.3浸提液用于细胞之前,如果进行过滤、离心或其他处置方法,最终报告(见第9章)中应予以说84
GB/T 16886.5—2003/IS0 10993-5:1999期,对浸提液pH值的调整也应在报告中说明。对浸提获的处理,例如对PH值的调整会影响试验结果。
4.3直接接触试验材料的制备
4.3.1在细胞毒性检测中,多种形状、尺寸或物理状态(即液态或固态)的材料未经修整即可进行测试。固体样品应至少有一个平面。
其他形状和物理状态的样品应进行调整。4.3.2应考虑试验样品的无菌性。4.3.2.1无菌器械试验材料的试验全过程应按无菌操作法进行。4.3.2.2试验材料如取自通常在使用前灭菌的器械,应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方法灭菌,并且试验全过程应按无菌操作法进行。
用于试验系统之前,制备试验材料时应考灭菌方法或灭菌剂对器械的影响。4.3.2.3试验材料如取自使用中不需要灭菌的器械,则应在供应状态下使用,但在试验全过程中应按无菌操作法进行。
4.3.3对体进行试验应:
a)直接附着;或
b)附着到具有生物情性和吸收性的基质上。注:滤膜是适用的基质。
4.3.4对高吸收性材料,如果可能,试验前应用培养基将其浸透,以防止吸收试验器血中的培养基。5细胞系
5.1优先采用已建立的细胞系并应从认可的贮源获取”。5.2在需要特殊敏感性时,只能使用直接由活体组织获取的原代细胞,细胞系和器官型培养物,但需证明其反应的重现性和准确性。
5.3细胞系原种培养存时,应放在相应培养基内,在一80℃或一80℃以下冻存,培养基内加有细胞保护剂,如二甲基亚矾或甘油等。长期贮存(几月至几年)只能在一130℃或一130℃以下冻存。5.4试验应使用无支原体污染细胞,使用前采用可靠方法检测是否存在支原体污染。6培养基
6.1培养基应无菌。
6.2含血清或无血清培养基应符合选定细胞系的生长要求。注:培养基中允许含有对试验无不利影响的抗生素。培养基的稳定性与其成分和贮存条件有关。含谷氨酰胺和血清的培养基在2℃~8℃条件下贮存不超过一周,含谷氨胺的无血清培养基在2℃~8℃条件下贮存不超过2周。6.3培养基的pH值应为7.2~7.4。7细胞原种培养制备
7.1用选定的细胞系和培养基制备试验所需足够的细胞。使用冻存细胞时,如加有细胞保护剂应除去,使用前至少传代培养一次。7.2取出细胞,用适宜的酶分散法和/或机械分散法制备成细胞悬浮液。3) 推荐的细胞系如 CCL1(NCTC clone 929),CCL 163(Balb/3T3 clane A31),CCL 171(MRC-5),CCL 75(WI-38)CCL81(Vero),CCL10[BHK-21(C-13)]和V-79379A。这一信息只是为本部分的使用者提供方便,但ISO对使用该产品不提供担保。也可使用其他能得出相同或更佳结果的细胞系。85
GB/T 16886.5—2003/ISO 10993-5:19998试验步骤
8.1平行样数
至少采用三个平行试验样品数和对照数。8.2漫提液试验
8.2.1该试验用于细胞毒性定性和定量评价。8.2.2从持续搅拌的细胞悬浮液中吸取等量的悬浮液,注入与浸提液接触的每只培养器Ⅲ内,轻轻转动培养器血使细胞均匀地分散在器皿的表面。8.2.3根据培养基选择含或不含5%(体积分数)二氧化碳的空气作为缓冲系统,在37℃土2℃温度下进行培养。
试验应在近汇合单层细胞或新鲜悬浮细胞上进行。如仅是检测克隆形成,应采用较低的细胞密度。8.2.4试验前用显微镜检查培养细胞的近汇合和形态情况。8.2.5试验可选用:
a)浸提原液;和
b)以培养基作稀释剂的系列浸提稀释液。试验如采用单层细胞,应弃去培养器血中的培养基,在每只器血内加等量浸提液或上述稀释液。如用悬浮细胞进行试验,细胞悬浮液制备好后立即将浸提液或上述稀释液加到每只平行器血中。8.2.6采用水等非生理浸提液时,浸提液用培养基稀释后应在最高生理相容浓度下试验。注:建议在稀释浸提液时使用浓缩的(如2倍、5倍)培养基。8.2.7加等量的空白试剂和阴性及阳性对照液至其他平行器血中。注:如带要,还可用新鲜培养基做对照试验。8.2.8器皿按8.2.3中所述同样条件进行培养,培养间期应符合选定方法的要求。8.2.9经过至少24h的培养后,按8.5确定细胞毒性反应。8.3直接接触试验
8.3.1该试验用于细胞毒性定性和定量评价。8.3.2从持续搅拌的细胞悬浮液中吸取等量的悬浮液,注人与试验样品直接接触的每只器血内。轻轻水平转动器皿,使细胞均匀地分散在每只器Ⅲ的表面。8.3.3根据培养基选择含或不含5%(体积分数)二氧化碳的空气作为缓冲系统,在37℃±2℃温度下进行培养,直至培养细胞生长至近汇合。8.3.4试验前用显微镜检查培养细胞的近汇合和形态情况。8.3.5弃去培养器血中的培养基,加新鲜培养基至各器血内。8.3.6在每只器皿中央部位的细胞层上各轻轻放置一个试验样品,应确保样品覆盖细胞层表面约十分之一。
操作时应注意防止样品不必要的移动,否则可能会导致细胞的物理性损伤,这可从被移动细胞的碎片来判断。
注:如可能,在细胞加人前将样品放人培养器血内。8.3.7同法制备阴性和阳性对照材料平行器皿l。8.3.8器Ⅲ按8.3.3中所述同样条件进行培养,培养间期(最少24h)应符合选定方法的要求。8.3.9去除上层培养基,按8.5确定细胞毒性反应。8.4间接接触试验
8.4.1琼脂扩散试验
8.4.1.1该试验用于细胞毒性定性评价,该方法不适用于不能通过琼脂层扩散的可沥滤物或与琼脂反86
应的物质。
GB/T 16886.5--2003/IS10993-5:19998.4.1.2从持续搅拌的细胞感浮液中吸取等量的悬浮液,注入每只试验用平行器血内。轻轻水平转动器血皿,使细胞均勾地分散在每只器皿的表面。8.4.1.3根据培养基选择含或不含5%(体积分数)二氧化碳的空气作为缓冲系统,在37土2℃温度下进行培养,直至对数生长期末细胞近汇合。8.4.1.4试验前用显微镜检查培养细胞的近汇合和形态情况。8.4.1.5弃去器血中的培养基,然后将溶化琼脂与含血清的新鲜培养基混合,使琼脂最终质量浓度为0.5%一2%,每只器血内加人等量的该混合液。只能使用适合于哺乳动物细胞生长的琼脂。该混合琼脂培养基应为液态,温度应适合于哺乳动物细胞。注;各种不同分子量和纯度的琼脂可通用。8.4.1.6将试验样品轻轻放在每只器血的固化琼脂层上,样品应覆盖细胞层表面约十分之一。吸水性材料置于琼脂之前先用培养基进行湿化处理,以防止琼脂脱水。8.4、1.7同法制备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样品器斑。8.4.1.8按8.4.1.3中所述的同样条件培养24h~72h。8.4.1.9从琼脂上小心地取下样品之前、之后检测细胞毒性。用活体染色剂如中性红可有助于检测细胞毒性。活体染色剂可在培养前或培养后与样品一起加人,如在培养前加,应在避光条件下进行细胞培养,以防因染色剂光活化作用而引起细胞损伤。8.4.2滤膜扩散试验
8.4.2.1该试验用于细胞毒性定性评价。8.4.2.2在数只试验用培养血内,各放置一枚孔径0.45μm、无表面活性剂的滤膜,并加人等量持续搅拌的细胞悬浮液,轻轻水平转动培养血使细胞均勾地分散在每只滤膜的表面。8.4.2.3根据培养基选择含或不含5%(体积分数)二氧化碳的空气作为缓冲系统,在37℃士2℃温度下进行培养,直至对数生长期末细胞近汇合。8.4.2.4试验前用显微镜检查培养细胞的近汇合和形态情况。8.4.2.5弃去培养器Ⅲ内的培养基,将滤膜细胞面向下,放在固化的琼脂层上(见8.4.1.6)。8.4.2.6轻轻将试验样品放到滤膜无细胞面的上面,滤膜上放置不产生反应的环,用以保留浸提液和新加人的成分。
同法制备阴性和阳性对照样品滤膜。8. 4.2.7[
8.4.2.8按8.4.2.3所述方法培养2h±10min。轻轻从滤膜上取下样品,并从琼脂面上小心分离开滤膜。8.4.2.9
8.4.2.10采用合适的染色程序确定细胞毒性反应。8.5细胞毒性判定
8.5.1可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检测细胞毒性。定性评价:用显微镜检查细胞(如果需要,使用细胞化学染色)评价诸如一般形态、空泡形成、脱a
落、细胞溶解和膜完整性等方面的变化,一般形态的改变可描述性地在试验报告中记录或以数字记录,以下是给试验材料计分的有效方法。细胞毒性计分
无细胞毒性
轻微细胞毒性
中度细胞毒性
重度细胞毒性
试验报告中应包括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定量评价:测定细胞死亡、细胞生长抑制、细胞繁殖或细胞克隆形成。可以用客观的方法对细b)
GB/T 16886. 5-2003/ISO 10993-5: 1999胞数量,蛋白总量、酶的释放、活体染料的释放和还原或其他可测定参数进行定量测试,使用的方法和测试结果应在试验报告中记录。注:有些检测细胞毒性的特殊方法,可能需要零点或基线细胞培养对照。8.5.2应慎重选择评价方法,试验样品如果释放对试验系统或对检测有影响的物质时,试验结果可能无效。
注:如评价细胞活力,释放甲醛的材料须经过可靠的试验验证。8.5.3各平行培养器血的检测结果如有显著差异,则判定试验不当或无效。8.5.4阴性、阳性及任何其他对照物(参照、培养基、空白、试剂等)在试验系统中如无预期的反应,则应重新检测。
9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详细包括以下所有内容:a)样品的描述;
b)细胞系并对选择进行论证;
c)培养基;
d)评价方法和原理;
e)浸提步骤(如必要),如可能报告沥出物质的性质和浓度;阴性、阳性和其他对照物;
g)细胞反应和其他情况,
结果评价所需的其他有关资料。10结果评价
应由合格的专业人员根据试验数据对试验结果进行总体评价。结果如没有说服力或者无效,应重做试验。
现行北检院检验检测中心能够参考《GB/T 16886.5-200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中的检验检测项目,对规范内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范围包含《GB/T 16886.5-200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中适用范围中的所有样品。
测试项目
按照标准中给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对需要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项目包含《GB/T 16886.5-200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以及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
热门检测项目推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研究院的服务范围
1、指标检测:按国标、行标及其他规范方法检测
2、仪器共享:按仪器规范或用户提供的规范检测
3、主成分分析:对含量高的组分或你所规定的某种组分进行5~7天检测。
4,样品前处理:对产品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提取与分离,样品的鉴定以及样品的初步分析,通过逆向剖析确定原料化学名称及含量等共10个步骤;
5、深度分析:根据成分分析对采购的原料标准品做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然后给出参考工艺及原料的推荐。最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