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0538
相对电容率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12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相对电容率(常温常频):测量材料在室温(25℃)、固定频率(如1kHz)下的相对电容率值,反映材料常规条件下的介电储存能力,测试精度±1%。
相对电容率(宽频率范围):测定材料在宽频率区间(100Hz~10MHz)内的相对电容率变化,分析频率对介电性能的影响,频率分辨率1Hz。
相对电容率(变温度条件):测试材料在不同温度(-50℃~200℃)下的相对电容率,计算介电常数温度系数,温度控制精度±0.1℃。
介质损耗角正切(常温常频):测量材料在室温、固定频率下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反映介电材料的能量损耗特性,测试精度±0.0001。
介质损耗角正切(宽频率范围):测定材料在宽频率区间(100Hz~10MHz)内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变化,评估频率对能量损耗的影响,数据采集速率1000点/秒。
介电常数温度系数:通过变温度条件(-50℃~200℃)下的相对电容率测试,计算材料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变化率,单位为ppm/℃,测试重复性±5ppm/℃。
介电常数频率系数:通过宽频率范围(100Hz~10MHz)的相对电容率测试,计算材料介电常数随频率的变化率,单位为%/decade,频率步长0.1decade。
体积电阻率(关联介电性能):测量材料的体积电阻率,间接反映介电材料的绝缘性能,与相对电容率共同评估材料的介电特性,测试范围10^6~10^18Ω·m,电流分辨率1fA。
表面电阻率(关联介电性能):测量材料表面的电阻率,反映介电材料表面的电荷泄漏特性,与相对电容率结合用于电子材料的综合评估,测试范围10^4~10^12Ω,电极间距10mm。
击穿电场强度(介电强度):通过逐步升高电压直至材料击穿,测定材料的击穿电场强度,关联介电性能的极限值,测试电压范围0~50kV,电压上升速率0.1~10kV/s,击穿时间记录精度1ms。
检测范围
电子元器件材料:包括陶瓷电容介质、半导体封装用环氧模塑料、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介质层、钽电容阳极氧化物膜等,其相对电容率直接影响元器件的电容值、信号传输效率及稳定性。
电力绝缘材料:涵盖变压器油、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绝缘层、绝缘子陶瓷材料、 GIS 设备环氧绝缘件等,相对电容率是评估其绝缘性能和电力传输效率的关键参数。
新型功能材料:包括压电陶瓷(PZT)、铁电材料(BTO)、电致变色材料(WO3)、弛豫铁电体等,其相对电容率的频率和温度响应特性是实现功能化应用的核心指标。
高分子聚合物:如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聚四氟乙烯(PTFE)等,广泛应用于电子封装、绝缘结构,相对电容率测试用于材料筛选和性能优化。
建筑材料:包括绝缘墙体材料(EPS 板、岩棉)、防火涂料、建筑用密封胶、玻璃幕墙绝缘层等,相对电容率影响其隔热、绝缘性能,是建筑节能材料评估的重要内容。
航空航天材料:如卫星用介电天线罩(石英纤维复合材料)、飞船舱体绝缘材料(聚酰亚胺泡沫)、航空电缆绝缘层(氟塑料)等,相对电容率需满足极端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要求。
医疗器械材料:包括植入式电子设备绝缘层(硅橡胶)、高频手术器械介质部件(陶瓷)、医疗影像设备介电材料(聚醚醚酮)等,相对电容率测试确保其生物相容性和电气安全性。
新能源材料:涵盖锂电池隔膜(聚乙烯)、光伏组件封装胶膜(EVA)、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Nafion)、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活性炭)等,相对电容率影响其离子传导效率和能量转换性能。
通信设备材料:如5G基站天线介电 substrate(陶瓷基复合材料)、光纤涂层材料(丙烯酸酯)、微波滤波器介质(钛酸钡)、手机天线辐射体材料等,相对电容率直接影响通信信号的传输质量和效率。
汽车电子材料:包括车载电池绝缘外壳(聚丙烯)、传感器介电封装材料(环氧树脂)、汽车电缆绝缘层(聚氯乙烯)、自动驾驶雷达介电材料(聚苯醚)等,相对电容率测试用于保障汽车电子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检测标准
ASTM D150-21《固体电绝缘材料交流损耗特性和电容率(介电常数)的标准试验方法》:规定了采用平行板电极法测定固体绝缘材料在工频(50/60Hz)下的相对电容率和介质损耗角正切的试验步骤,适用于大多数固体绝缘材料。
ISO 12243:2012《塑料 - 用同轴腔法测定固体塑料的相对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描述了使用同轴谐振腔法测量固体塑料在高频(如1GHz)下的相对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的方法,适用于高精度测试。
GB/T 1409-2006《测量电气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波长在内)下电容率和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推荐方法》:适用于电气绝缘材料在工频至高频(如300MHz)范围内的相对电容率和介质损耗角正切测试,涵盖固体、液体和气体材料。
GB/T 5594.6-2015《电子元器件结构陶瓷材料性能测试方法 第6部分: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测试》:规定了电子元器件用结构陶瓷材料(如氧化铝、氮化硼)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试方法,包括平行板法和圆柱谐振腔法。
ASTM D2520-19《用腔体共振法测定电绝缘材料相对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的标准试验方法》:采用腔体共振技术测量电绝缘材料在微波频率(如1~10GHz)下的相对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适用于高频应用材料。
ISO 2556:2001《塑料 - 用平行板法测定固体塑料的相对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适用于固体塑料材料在低频至中频(如100Hz~1MHz)下的相对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测试,规定了电极尺寸和测试条件。
GB/T 22582-2008《石英晶体谐振器用压电陶瓷材料性能测试方法 介电常数、介质损耗角正切》:规定了石英晶体谐振器用压电陶瓷材料(如钛酸锆酸铅)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试方法,包括谐振法和阻抗分析法。
ASTM D2149-16《用开腔法测定固体电绝缘材料相对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的标准试验方法》:使用开腔谐振器测量固体电绝缘材料在高频(如1~10GHz)下的相对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适用于大尺寸样品测试。
ISO 10540-2:2018《绝缘液体 - 第2部分:相对电容率、介质损耗因数和直流电阻率的测定》:描述了绝缘液体(如变压器油、电容器油)相对电容率、介质损耗因数和直流电阻率的测定方法,采用电容桥和电阻率测试仪。
GB/T 507-2002《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法》:虽然主要测定绝缘油的击穿电压,但关联介电性能评估,是电力绝缘材料测试的常用标准,规定了击穿电压的测试步骤和设备要求。
检测仪器
平行板介电测试仪:采用平行板电极结构,用于测量固体材料的相对电容率和介质损耗角正切,支持频率范围100Hz~10MHz,测试电压0~10kV,分辨率0.0001,适用于常温常频下的介电性能评估。
宽频介电谱仪:通过扫频技术测量材料在宽频率区间(10μHz~1GHz)内的相对电容率和介质损耗特性,可同步记录温度(-150℃~300℃)对介电性能的影响,数据采集速率1000点/秒,用于分析材料的频率和温度响应。
同轴腔介电测试仪:利用同轴谐振腔法测定液体或粉末材料的相对电容率,适用于高频(1GHz~10GHz)范围,测试精度±0.5%,可实现非破坏性测试,常用于电力绝缘油、新型功能材料的介电性能分析。
介电常数温度系数测试仪:将样品置于可控温环境(-50℃~200℃),测量不同温度下的相对电容率变化,计算温度系数,温度控制精度±0.1℃,用于评估材料介电性能的温度稳定性。
击穿电场强度测试仪:通过逐步升高电压直至材料击穿,测定材料的击穿电场强度,关联介电性能的极限值,测试电压范围0~50kV,电压上升速率0.1~10kV/s,击穿时间记录精度1ms,适用于绝缘材料的耐受电压评估。
圆柱谐振腔介电测试仪:采用圆柱谐振腔结构,测量固体或液体材料在微波频率(如2~10GHz)下的相对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测试精度±0.3%,适用于高精度介电性能分析,如电子元器件材料的快速测试。
阻抗分析仪:通过测量材料的阻抗特性,计算相对电容率和介质损耗角正切,支持频率范围1mHz~3GHz,阻抗测量范围1mΩ~100MΩ,适用于宽范围介电性能测试,如高分子聚合物、陶瓷材料的介电分析。
介电常数测试仪(谐振法):利用谐振电路的频率变化,测定材料的相对电容率,频率范围10kHz~100MHz,测试精度±0.2%,常用于电子元器件材料的快速测试,如陶瓷电容介质的筛选。
高频介电性能测试仪:专门用于高频(10GHz~100GHz)下的相对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测试,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结合测试夹具,测试分辨率0.001,适用于通信设备材料的介电性能评估,如5G基站天线介电 substrate。
温度可控介电测试仪:集成温度控制系统(-100℃~500℃),测量材料在极端温度下的相对电容率和介质损耗特性,温度均匀性±0.5℃,适用于航空航天材料的环境适应性测试,如卫星用介电天线罩的极端温度响应分析。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相对白度检测
下一篇:相对亮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