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相分析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8-12  

岩相分析是基于岩石学原理,通过显微观察、元素分析及结构表征等手段,揭示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形成环境及演化历史的专业检测方法,为地质研究、资源勘探、工程建设等提供关键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矿物组成分析:通过显微观察结合元素分析,确定岩石中各矿物的种类及相对含量,检测参数包括矿物种类(如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等)、相对含量(精度±2%)。

结构构造特征观察:描述岩石的结构(如晶粒大小、形态、排列方式)及构造(如层理、节理、劈理、流纹构造等),检测参数包括晶粒大小(范围0.01~100mm,精度±0.01mm)、构造类型(如块状构造、片状构造、柱状构造等)。

颗粒大小分布测定:采用激光衍射或筛析法,测量岩石中碎屑颗粒的大小分布,检测参数包括颗粒直径(范围0.01~1000μm,精度±1%)、粒度分布曲线(如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等)。

矿物形态描述:观察矿物的晶体形态(如立方体、八面体、柱状、片状等)及表面特征(如光泽、解理、断口等),检测参数包括晶体形态(如自形晶、半自形晶、他形晶)、光泽类型(如玻璃光泽、金属光泽、珍珠光泽等)。

胶结物类型与含量分析:识别岩石中胶结物的类型(如钙质胶结、硅质胶结、铁质胶结、泥质胶结等),并测定其相对含量,检测参数包括胶结物类型(如方解石胶结、石英胶结、赤铁矿胶结等)、相对含量(精度±1%)。

孔隙度与渗透率估算:通过压汞法或气体吸附法,估算岩石的孔隙度(岩石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及渗透率(流体通过岩石的能力),检测参数包括孔隙度(范围1%~50%,精度±0.5%)、渗透率(范围0.001~1000mD,精度±5%)。

岩石定名:根据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及成因,按照国际或国内岩石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命名,检测参数包括岩石类型(如花岗岩、玄武岩、砂岩、石灰岩、片岩等)、命名依据(如GB/T 17412.1-1998、ISO 17413:2015等)。

次生矿物识别:检测岩石中次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方解石等)的种类及含量,分析其形成条件(如风化、蚀变、交代作用等),检测参数包括次生矿物种类(如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氧化物矿物等)、相对含量(精度±2%)。

矿物定向性分析:采用偏光显微镜或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测定矿物晶体的定向排列程度,检测参数包括定向性指数(范围0~1,0表示无定向,1表示完全定向)、晶体轴定向(如石英c轴定向、长石a轴定向等)。

岩石组构分析:研究岩石中矿物颗粒的空间排列方式及相互关系,分析其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如挤压、拉伸、旋转等),检测参数包括组构类型(如优选方位组构、随机组构、旋扭组构等)、组构强度(用极图或施密特网表示)。

蚀变程度评价:评估岩石受蚀变作用(如热液蚀变、风化蚀变)的程度,描述蚀变矿物的种类及分布,检测参数包括蚀变类型(如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硅化、碳酸盐化等)、蚀变程度(如弱蚀变、中等蚀变、强蚀变,划分标准依据GB/T 50266-2013)。

检测范围

岩浆岩:包括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侵入岩与喷出岩,分析其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及形成的温度、压力条件。

沉积岩:包括砂岩、砾岩、石灰岩、白云岩、页岩等碎屑岩与化学沉积岩,研究其沉积环境(如河流、湖泊、海洋、沙漠等)及物源区特征。

变质岩:包括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等区域变质岩与接触变质岩,分析其变质程度(如绿片岩相、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及原岩类型。

矿石:包括金矿石、铜矿石、铁矿石、煤矿石、磷矿石等金属与非金属矿石,检测有用矿物的组成、含量及嵌布特征。

油气储层岩石:包括砂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页岩储层等,评价其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气性,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依据。

工程地质岩石:包括地基岩、边坡岩、隧道围岩等,分析其结构稳定性、强度特征及风化程度,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支持。

古生物化石载体岩石:包括含化石的砂岩、石灰岩、页岩等,研究化石的保存环境及古生态特征,为古生物学研究提供材料。

文化遗产岩石:包括石窟(如敦煌莫高窟)、石碑(如西安碑林)、古建筑石材(如故宫汉白玉),分析其风化机理及保护措施。

环境地质岩石:包括污染沉积物、风化岩、尾矿岩等,检测其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含量及分布,为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新能源材料岩石:包括页岩气储层岩、铀矿岩、地热储层岩等,评价其资源潜力及开发可行性,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

检测标准

GB/T 17412.1-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第1部分:火成岩》:规定了火成岩的分类原则、命名方法及描述内容。

ISO 17413:2015《岩石学 沉积岩的描述与分类》:提供了沉积岩的描述规范及分类体系,适用于地质勘探与工程应用。

ASTM D2580-13《岩石的点荷载强度测试方法》:规定了岩石点荷载强度的测试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用于评估岩石的强度特征。

GB/T 50266-2013《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包含了工程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如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测试。

ISO 14689-1:2017《地质钻探 岩心描述 第1部分:总则》:规定了地质钻探岩心的描述内容、方法及记录格式。

GB/T 18607-2001《岩石矿物分析 第1部分:总则及一般规定》:规范了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原则、方法选择及质量控制要求。

ASTM C1346-18《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岩石矿物组成的标准方法》:规定了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岩石矿物相组成的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

ISO 13320:2009《激光衍射法测定颗粒大小分布》:适用于岩石颗粒大小分布的测定,规定了仪器校准、样品制备及结果表示方法。

GB/T 23561.1-2009《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 第1部分:采样一般规定》:规定了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试的采样方法及样品制备要求。

ASTM D4541-15《用旋转粘度计测定土壤和岩石的液限、塑限及塑性指数的标准方法》:适用于粘性土及岩石风化产物的塑性指标测试。

检测仪器

偏光显微镜:用于观察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及光学性质,具备单偏光、正交偏光、锥光等观察模式,可识别矿物的双折射率、消光类型、干涉色等特征。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采用电子束扫描岩石表面,获取高分辨率的形貌图像,用于分析岩石的微结构(如孔隙形态、颗粒排列、胶结物分布),分辨率可达1nm。

能谱仪(EDS):配合扫描电子显微镜使用,通过检测矿物表面的特征X射线,测定元素组成及含量,检测限≤0.1%,可识别矿物的化学成分。

X射线衍射仪(XRD):利用X射线与矿物晶体的相互作用,分析岩石的矿物相组成,测定晶面间距及晶格参数,精度±0.001°,可定量分析矿物含量。

激光粒度分析仪:采用激光衍射原理,测量岩石中碎屑颗粒的大小分布,范围0.01~1000μm,精度±1%,输出粒度分布曲线及特征参数(如D50、D90)。

压汞仪:通过向岩石样品中注入汞,测量不同压力下的汞注入量,估算孔隙度及孔隙大小分布,范围0.001~1000μm,精度±0.5%。

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配合扫描电子显微镜使用,测定矿物晶体的定向排列,分析岩石的组构特征,分辨率可达0.1μm,用于研究岩石的形成动力学过程。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通过检测岩石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矿物的化学键及官能团,识别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及有机物质,波数范围400~4000cm⁻¹,精度±1cm⁻¹。

阴极发光显微镜(CL):利用电子束激发矿物产生的阴极发光,观察矿物的生长环带、蚀变特征及成因信息,分辨率可达1μm,用于研究岩石的形成历史。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