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照耐受性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8-14  

辐照耐受性检测是评估材料或产品在γ射线、电子束、紫外线等辐照环境下,保持力学强度、电学性能、热稳定性及功能完整性的能力,主要检测辐照剂量耐受极限、性能衰减率、缺陷密度等关键指标,为航空航天、核工业、医疗等领域的产品可靠性提供数据支持。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辐照剂量耐受极限:测定材料在保持基本功能(如力学强度≥原始值50%)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最大辐照剂量,剂量范围1kGy~1000kGy,误差5%。

力学性能衰减率:检测辐照后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的下降比例,拉伸强度测试精度1MPa,弯曲强度测试精度0.5MPa。

电学性能变化:测量辐照后体积电阻率、介电常数的变化率,体积电阻率量程10^6~10^14Ωm,介电常数测试频率1kHz~10MHz。

热稳定性变化:评估辐照后热分解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偏移,热分解温度测试范围25℃~1500℃,精度1℃;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范围-150℃~500℃,精度0.5℃。

抗辐照肿胀率:计算辐照后材料体积膨胀的百分比,体积测量精度0.01cm,肿胀率分辨率0.01%。

辐照诱导缺陷密度: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或光谱分析材料内部缺陷数量,缺陷密度检测下限10^10/cm,空间分辨率10nm。

耐辐照老化寿命:预测材料在特定辐照剂量率下的使用寿命,剂量率范围0.1Gy/h~100Gy/h,寿命预测误差10%。

辐照后界面结合强度:测试辐照后复合材料界面的粘结性能,剪切强度测试范围0~100MPa,精度0.5MPa。

紫外线辐照黄变指数:评估聚合物材料在紫外线辐照后的颜色变化,黄变指数范围0~100,精度0.1。

电子束辐照交联度:测量辐照后聚合物分子链的交联程度,交联度范围0%~100%,精度1%。

检测范围

航空航天材料:卫星结构材料、飞船舱体材料、航天电池组件等,需耐受宇宙射线(如质子、电子)和太阳紫外线辐照,保持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稳定性。

核工业设备:核反应堆燃料包壳、放射性废物容器、核电厂用电缆等,需承受γ射线、中子辐照,防止材料腐蚀或性能退化。

医疗器械: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手术器械、放射治疗设备部件等,需经γ射线或电子束辐照灭菌,确保辐照后材料无毒性析出。

电子元器件: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IC)、光伏电池、光纤等,需抵抗电离辐照引起的阈值电压漂移、漏电流增加等性能退化。

高分子材料: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环氧树脂等,需防止辐照导致的老化脆化、分子量下降。

光学材料:光学镜片、激光元件、光纤传感器等,需避免辐照引起的透光率下降、折射率变化或光致变色。

涂料与涂层:防辐射涂料、spacecraft表面热控涂层、核设备防护涂层等,需保持辐照后的附着力、耐腐蚀性和防护性能。

电池与能源存储:航天锂离子电池、核电池(同位素电池)、光伏电站电池组件等,需耐受辐照对电化学性能(如容量衰减、内阻增加)的影响。

橡胶制品:密封件、O型圈、航天橡胶软管等,需防止辐照导致的弹性丧失、开裂或硬度变化。

食品包装材料:辐照灭菌食品包装(如聚乙烯薄膜、铝箔袋),需确保辐照后材料的安全性(如无有害气体产生)和阻隔性能(如氧气透过率不变)。

检测标准

ASTME1647-19:γ射线辐照对聚合物材料影响的标准试验方法,规定了辐照剂量、测试条件及性能评估指标。

ISO11137-1:2019:医疗保健产品灭菌-辐照-第1部分:要求,涵盖了医疗产品辐照灭菌的剂量验证、过程控制及有效性评价。

GB/T16330-2018:塑料辐照交联聚乙烯热收缩薄膜,规定了辐照交联聚乙烯热收缩薄膜的辐照剂量、收缩性能及力学性能要求。

ASTMF1515-03(2018):电子元器件耐电离辐照的标准试验方法,适用于测试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的辐照耐受性(如总剂量效应、单粒子效应)。

ISO20340:2009:纺织材料抗紫外线辐照性能的测定,规定了纺织材料紫外线透过率的测试方法及评价指标。

GB/T26168-2010:核电厂用电缆辐照交联乙烯-丙烯橡胶绝缘电缆,规定了核电厂用辐照交联电缆的辐照剂量、绝缘性能及耐老化要求。

ASTMD4329-13:紫外线辐照对塑料影响的标准试验方法(荧光紫外灯法),模拟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辐照,评估塑料的耐候性

ISO17636-1:2013:焊缝无损检测-射线检测-第1部分:X射线和γ射线检测的一般原则,规定了射线检测的设备、工艺及结果评价。

GB/T12639-2018:辐照食品辐照剂量标识,规定了辐照食品的剂量标识要求及检测方法。

ASTME722-15:中子辐照对金属材料影响的标准试验方法,适用于测试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锆合金)的耐中子辐照性能。

检测仪器

γ射线辐照源系统:提供可控剂量的γ射线(如60Co或137Cs源),用于模拟核工业或医疗灭菌环境下的辐照条件。功能:剂量率范围0.1Gy/min~10Gy/min,剂量准确性2%,辐照腔体积≥1m。

电子束辐照装置:产生高能电子束(通过电子加速器),用于测试电子元器件、高分子材料的辐照耐受性。功能:电子能量范围0.5MeV~10MeV,束流强度0.1mA~10mA,辐照面积≥0.5m0.5m。

荧光紫外老化试验箱:模拟太阳光中的紫外线(UV-A或UV-B波段)辐照,用于评估塑料、涂料的耐候性。功能:紫外线波长范围280nm~400nm,辐照强度100mW/cm~500mW/cm,温度控制范围25℃~80℃。

万能材料试验机:配备拉伸、弯曲、剪切等夹具,测试辐照后材料的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变化。功能:最大试验力10kN~1000kN,位移精度0.01mm,应力分辨率0.1MPa。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通过电子束扫描材料表面,观察辐照后材料的表面形貌(如裂纹、孔洞)和内部缺陷(如位错、析出相)。功能:分辨率1nm,放大倍数100倍~100000倍,配备能谱分析仪(EDS)用于元素分析

热重分析仪(TGA):通过加热材料并测量质量变化,评估辐照后材料的热稳定性(如热分解温度、失重率)。功能:温度范围25℃~1500℃,升温速率0.1℃/min~100℃/min,质量分辨率0.1μg。

介电常数测试仪:采用平行板电容法或同轴电缆法,检测辐照后材料的介电常数(ε)和损耗角正切值(tanδ)变化。功能:测试频率1kHz~10MHz,介电常数精度0.01,损耗角正切值精度0.0001。

黄变指数测试仪:基于CIELab*颜色空间,测量辐照后材料的黄变指数(YI)。功能:波长范围400nm~700nm,黄变指数范围0~100,精度0.1,支持数据存储与打印。

交联度测试仪:采用溶剂萃取法或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量辐照后聚合物的交联度。功能:交联度范围0%~100%,精度1%,溶剂萃取时间可设置(0~24小时)。

中子辐照装置:通过核反应堆或中子发生器产生中子,用于测试核工业材料(如燃料包壳、慢化剂)的耐中子辐照性能。功能:中子通量范围10^10~10^14n/cms,能量范围0.025eV(热中子)~14MeV(快中子),辐照时间可控制(0~1000小时)。

离子色谱仪:用于检测辐照后材料中的离子污染浓度(如钠、氯等),评估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功能:检出限0.1ppb,色谱柱温度范围25℃~40℃,流速范围0.1mL/min~5mL/min。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