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抗性谱系分析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8-14  

交互抗性谱系分析检测专注于评估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交叉耐药性模式。该方法通过系统分析菌株的耐药性谱系,识别抗性基因和表型特征,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检测要点包括抗性机制验证、谱系关联性分析及多药耐药指数计算。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菌株耐药性评估:测定微生物对特定抗生素的敏感性。最小抑菌浓度范围0.001-256μg/mL,抑菌圈直径测量精度1mm。

交叉抗性模式分析:评估菌株对相关抗生素的交叉耐药性关联。测试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关联指数,耐药阈值0.5-64μg/mL。

抗性基因筛查:检测已知抗性基因的存在状态。PCR扩增针对blaTEM和mecA基因,检出限10拷贝/μL。

表型药敏测试:通过培养方法确定耐药性特征。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抑菌圈直径测量范围5-30mm。

谱系关联分析:识别抗性谱系与基因组特征关联。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抗性位点识别精度99%。

多药耐药指数计算:量化菌株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程度。耐药指数计算基于测试药物数量,范围0-1。

抗性机制研究:探究耐药性的分子机制原理。酶活性测定如β-内酰胺酶活性,检测限0.1U/mL。

耐药转移监测:评估抗性基因水平转移潜力。接合实验转移频率测定,灵敏度10⁻⁶事件/细胞。

协同作用测试:检测抗生素组合的协同抑制效应。棋盘法分数抑制浓度指数计算,范围0.1-2.0。

耐药稳定性分析:评估耐药性在无压力下的持续稳定性。连续传代培养保持率测定,误差5%。

生物膜耐药评估:测试生物膜状态下微生物的抗药性特征。生物膜形成能力测试,MIC提高倍数1-128倍。

抗性谱系聚类:基于耐药模式进行相似性聚类分析。层次聚类算法相似度计算,阈值设置0.7-0.9。

检测范围

临床分离菌株:从患者样本中获得的微生物病原体。

环境微生物样本:土壤和水体中的细菌群落监测。

食品工业监控:食品加工中病原体的耐药性跟踪。

兽药应用领域:动物病原菌的交叉耐药性分析。

制药研发测试:新抗生素候选药物的有效性评估。

公共卫生监测:疫情菌株耐药性谱系追踪。

农业病原管理:植物病原菌的抗性模式识别。

微生物培养物库:标准菌株耐药谱验证。

废水处理系统:微生物群落抗性特征评估。

生物技术产品:益生菌耐药性安全性检测。

检测标准

依据ISO20776-1:2019进行临床药敏试验。

执行GB/T4789.28食品微生物耐药性检测规范。

遵循ASTME2149抗菌活性测试方法。

适用ISO16256:2012抗真菌药敏试验标准。

采用GB/T14926.50动物实验中微生物耐药检验。

参考CLSIM100药敏试验指南规范。

检测仪器

自动化药敏测试系统:高通量平台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功能:批量菌株耐药性评估。

核酸扩增设备:聚合酶链反应仪器用于基因检测。功能:抗性基因筛查和定量分析。

恒温培养设备:微生物培养箱提供可控环境。功能:菌株生长和药敏测试培养。

吸光度测量仪:光谱光度计监测细菌密度。功能:测定生长抑制率。

无菌操作环境:生物安全柜确保样品处理无污染。功能:抗性实验样品制备。

基因组测序设备:高通量测序仪进行全基因组分析。功能:抗性谱系关联性识别。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