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9
黄斑水肿定量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27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测量黄斑区各子区域神经上皮层的垂直厚度,测量精度±5μm,覆盖中心凹至周边区域。
视网膜下积液体积:基于三维断层成像计算积液占据的眼底空间体积,单位为mm³,量化范围0.01~50.00mm³。
脉络膜厚度:通过增强深度成像OCT技术,测量脉络膜全层厚度,聚焦于黄斑中心凹下区域,分辨率0.1μm。
黄斑中心凹厚度:定位黄斑中心凹位置后,测量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的最薄距离,正常参考值范围200~250μm。
视网膜血管渗漏量:通过荧光素血管造影动态成像,计算单位时间内荧光素渗漏至视网膜下间隙的强度,单位为荧光素指数(FI)。
光感受器层完整性:利用频域OCT分析外层视网膜光感受器层(椭圆体带与嵌合体带)的连续性,以断裂宽度(μm)和连续段比例(%)为量化指标。
视网膜色素上皮厚度:测量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的线样反射结构的平均厚度,测量误差≤3μm。
黄斑区总容积:通过三维OCT重建计算黄斑区视网膜与脉络膜的整体容积,单位mm³,测量范围0.5~2.0mm³。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联合测量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与内核层厚度之和,聚焦于黄斑区,分辨率0.5μm。
对比敏感度阈值:通过计算机化对比敏感度测试,量化不同空间频率下(1.5~18.0周/度)患者能分辨的最低对比度,单位为百分比(%)。
检测范围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因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微血管渗漏引发的黄斑区积液,需监测积液动态变化。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相关水肿:湿性AMD中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导致的黄斑水肿,需评估渗漏速率与积液体积。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水肿: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阻塞后缺血性渗出引发的黄斑水肿,需测量受累血管渗漏量。
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导致的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增加,需结合炎症活动度评估积液量。
高度近视性黄斑水肿:病理性近视引起的黄斑区脉络膜萎缩与漆裂纹,需监测视网膜厚度变化。
囊样黄斑水肿:视网膜内液体聚集形成的囊腔样改变,需量化囊腔数量与体积。
白内障术后继发水肿:手术创伤或炎症反应引发的暂时性黄斑水肿,需跟踪术后1~3个月内的厚度变化。
视网膜血管炎性水肿: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血管炎导致的视网膜血管渗漏,需分析渗漏模式与范围。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相关水肿:原因不明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生长引发的黄斑水肿,需监测血管渗漏频率。
药物诱导性黄斑水肿:某些全身或局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引发的黄斑区液体积聚,需关联用药史与水肿程度。
检测标准
ISO15004-1:2013眼科仪器眼底镜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要求,规定了眼底成像设备的安全与性能指标。
GB/T16291-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适用于医学实验室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能力评价。
ISO20773-1:2018生物相容性评价眼科材料第1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指导与眼组织接触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评估。
GB/T39786-2021眼科光学仪器术语,规范了眼科检测仪器及相关参数的术语定义。
ISO10993-5:2009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用于评估检测设备材料的细胞相容性。
GB/T16886.5-201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规定了细胞毒性试验的方法与判定标准。
ISO11979-2:2014眼科植入物人工晶状体第2部分:生物相容性,适用于与眼内组织接触的人工晶状体材料评估。
GB/T32935-2016眼科仪器眼压计,规定了眼压测量设备的性能要求与测试方法。
ISO8596:2017眼科检查方法眼底检查,规范了眼底检查的操作流程与结果判读要求。
GB/T15261-2013眼科仪器视野计,适用于视野检查设备的性能测试与结果验证。
检测仪器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基于低相干光干涉原理,实现视网膜断层成像,支持黄斑区厚度测量与三维重建,轴向分辨率可达1~7μm。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机(FFA):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动态记录视网膜血管的充盈与渗漏过程,支持定量分析渗漏面积与强度。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机(ICGA):采用近红外荧光染料吲哚菁绿,穿透脉络膜显影,用于观察脉络膜血管异常与渗漏,激发波长780nm,发射波长835nm。
自动视野计:通过呈现不同亮度与对比度的光点刺激,记录患者视野范围内的光敏感度,支持黄斑区视野定量分析,测试角度范围0~30°。
多焦视网膜电图仪(mfERG):利用图形翻转刺激与视网膜局部反应记录技术,同步获取黄斑区多个位点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电活动,采样频率≥100Hz。
激光扫描检眼镜(SLO):采用激光逐点扫描视网膜,生成高对比度的二维或三维图像,支持视网膜结构与血流的非侵入性评估,扫描速度≥10帧/秒。
眼底自发荧光成像仪:利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中脂褐素的自发荧光特性,检测RPE细胞的代谢状态与损伤程度,激发波长488nm,发射波长500~700nm。
动态视野检查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光点刺激与患者反应采集,评估视野缺损的范围与深度,支持黄斑水肿导致的中心暗点定量分析。
视网膜厚度分析仪:基于OCT或超声技术,专门用于测量视网膜各层厚度,提供黄斑区厚度热图与统计值,测量重复性误差≤5μm。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仪(OCTA):无需造影剂即可显示视网膜与脉络膜血管结构,通过血流信号的运动对比增强,实现微血管渗漏的无创检测,分辨率可达3~5μm。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虹膜粘连程度测试检测
下一篇:装饰材料耐磨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