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63
热传导材料导热系数测试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29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稳态热流法导热系数:基于傅里叶定律,通过测量稳态下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的比值确定导热系数,适用于低至中导热系数材料(0.01~5 W/(m·K)),温度范围-196℃~600℃,测量精度±2%。
非稳态激光闪射法导热系数:利用脉冲激光加热样品表面,通过红外探测器记录背面温度随时间变化,计算导热系数,适用于高导热材料(0.1~2000 W/(m·K)),温度范围室温~1000℃,误差范围±3%。
热阻测试:测定材料阻止热量传递的能力,计算公式为热阻=温度差/热功率,测量范围0.1~1000 K·m²/W,分辨率0.01 K·m²/W。
温度梯度测量:在样品轴向建立稳定温度分布,通过多点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计算线性温度梯度,测量精度±0.5℃/m,空间分辨率1mm。
样品厚度偏差:检测样品厚度均匀性,采用激光测厚仪或多点接触式测厚,允许偏差范围±0.02mm(厚度≤1mm)、±0.1%(厚度>1mm)。
平均温度偏差:测试过程中样品平均温度与设定值的偏离程度,使用高精度铂电阻温度计校准,偏差范围±0.3℃(低温段)、±0.5℃(高温段)。
热扩散率关联测试:通过激光闪射法同步测量热扩散率与比热容,结合密度计算导热系数(λ=α·ρ·Cp),热扩散率测量范围1×10⁻⁷~100 mm²/s,精度±5%。
各向异性导热系数:针对具有方向性热传导特性的材料(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分别测量平行与垂直于纤维方向的导热系数,设备配备可旋转样品台,角度调节精度±0.1°。
接触热阻测量:评估材料与界面材料(如导热胶、散热片)接触界面的热阻,通过施加恒定热功率并测量界面两侧温度差,测量范围0.01~10 K·m²/W,分辨率0.001 K·m²/W。
长期稳定性导热系数:测试材料在高温或湿热环境下长期使用后的导热系数变化,测试周期72~1000小时,温度循环范围25℃~300℃(空气环境)、-40℃~85℃(湿热环境)。
检测范围
高分子聚合物:包括保温材料(如EPS泡沫、聚氨酯)、电子封装胶(如有机硅灌封胶)、导热硅胶垫片等,覆盖低导热系数(0.02~0.5 W/(m·K))的绝缘或导热功能材料。
金属材料:涵盖铝合金散热片(如6061铝)、铜基热沉(如无氧铜)、不锈钢隔热板(如304不锈钢)等,测试范围0.5~400 W/(m·K)的高导热金属。
陶瓷材料:包含氮化铝基板(AlN)、氧化锆陶瓷(ZrO₂)、碳化硅(SiC)等,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导热部件,导热系数范围1~300 W/(m·K)。
复合材料:如石墨导热膜(PI基石墨膜)、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陶瓷颗粒填充聚合物(Al₂O₃/PPS)等,兼顾轻质与导热性能的材料。
相变材料:包括石蜡基PCM(正十八烷)、水合盐PCM(十水硫酸钠)、共晶盐PCM(NaCl-CaCl₂)等,用于热能存储的相变功能材料,导热系数范围0.1~2 W/(m·K)。
半导体材料:涉及硅晶圆(单晶硅)、砷化镓芯片(GaAs)、氮化镓外延片(GaN)等,用于电子器件的半导体衬底,导热系数10~150 W/(m·K)。
建筑材料:如墙体保温板(岩棉板、玻璃棉板)、地面供暖材料(石墨烯发热片)、复合地板基材等,关注建筑节能与热舒适性的材料。
电子器件:包括LED散热基板(铜基板、铝基板)、CPU散热模块(均热板、热管)、功率器件封装(IGBT模块)等,用于电子设备散热的关键部件。
航空航天材料:如航天器隔热瓦(二氧化硅气凝胶)、发动机散热部件(镍基高温合金)、卫星热控涂层(多层隔热膜)等,适应极端温度环境的特殊材料。
新能源材料:涵盖锂电池散热片(铜铝复合散热片)、光伏组件背板(PET/氟膜复合板)、燃料电池双极板(石墨板、金属板)等,用于新能源设备热管理的材料。
检测标准
ASTM E1461-2013:使用激光闪射法测定固体热扩散率的标准试验方法,适用于金属、陶瓷、半导体等材料。
ASTM D5470-2016:采用稳态热流法测量薄型材料热导率的标准试验方法,用于绝缘材料、相变材料等薄样品测试。
ISO 8894-1:2009:陶瓷材料热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第1部分:热导率的测定(热线法),适用于致密陶瓷的热导率测量。
ISO 22007-2:2015:塑料 热机械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热导率的测定(护热板法),用于聚合物材料的热导率测试。
GB/T 10294-200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适用于厚度20~100mm的绝热材料导热系数测定。
GB/T 10295-200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热流计法,用于厚度10~40mm的低导热系数材料测试。
GB/T 36517-2018:相变材料 导热系数的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法,规定了相变材料导热系数的DSC测试方法。
GB/T 32064-2015:建筑材料及制品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率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适用于建筑用保温材料的导热性能检测。
GB/T 41072-2021:电子器件用散热材料 导热系数的测定 激光闪射法,针对电子器件散热材料的快速导热系数测试。
JIS R1611:2010:陶瓷的热传导率试验方法,日本工业标准中规定的陶瓷材料热导率测试方法。
检测仪器
激光闪射导热仪:采用脉冲激光加热样品表面,红外阵列探测器同步记录背面温度响应,适用于高导热材料(0.1~2000 W/(m·K))的非稳态导热系数测试,温度范围室温~1000℃,配备真空腔室可排除气体对流干扰。
稳态热流法导热仪:通过加热板与冷却板在样品两侧建立稳定温度梯度,利用热流传感器测量热流密度,适用于低至中导热系数材料(0.01~5 W/(m·K))的稳态测试,温度范围-196℃~600℃,支持防护热板与热流计两种模式。
热常数分析仪:集成激光闪射法与热线法(transient plane source, TPS),可自动切换测试方法,适用于多种材料(包括薄膜、块体)的导热系数与热扩散率测量,温度范围-100℃~500℃,测试时间短于传统方法。
红外热像仪:通过非接触方式采集样品表面温度分布图像,辅助验证稳态测试中样品温度均匀性,或观察非稳态测试中的热扩散过程,空间分辨率0.1mm,温度灵敏度0.03℃。
高精度温控系统:包含多通道温度控制器与加热/制冷模块,用于维持测试样品及环境温度稳定,温度控制精度±0.1℃(低温段)、±0.5℃(高温段),支持程控温度曲线设置。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通过测量样品在程序控温下的热量变化,结合热扩散率数据间接计算导热系数(λ=α·ρ·Cp),适用于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测量,温度范围-150℃~600℃,热量测量精度±0.1mW。
真空环境测试舱:提供高真空(≤1×10⁻³ Pa)或惰性气体(如氩气)环境,排除空气对流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适用于真空绝热材料、高温金属等材料的导热系数测试,舱体容积0.1~1m³。
微纳尺度导热测试系统: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探针或激光反射法,测量微区(微米级)或纳米薄膜的导热系数,适用于二维材料(如石墨烯)、薄膜涂层的热性能分析,空间分辨率≤1μm。
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通过测量材料在动态机械载荷下的储能模量(E')与损耗因子(tanδ),结合数学模型间接计算导热系数,适用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测试,温度范围-150℃~300℃。
热桥法导热仪:针对各向异性材料(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通过垂直于材料平面的热桥结构测量垂直方向导热系数,设备配备可调节间距的热桥,适用于厚度1~50mm的板材测试。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冷却回路泄漏率监测检测
下一篇:磁体电磁场热效应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