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63
热传导路径失效模式实验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29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材料热导率:评估材料本身导热能力,影响热传导路径的基础性能。检测参数:温度范围-196℃~1000℃,热导率量程0.01W/(m·K)~1000W/(m·K),测量精度±1.5%。
界面接触热阻:测定两种材料接触界面的热传递阻力,是热传导路径失效的常见诱因。检测参数:接触压力0.1MPa~50MPa,温度20℃~300℃,接触热阻量程1×10^-6m²·K/W~1×10^-2m²·K/W,分辨率1×10^-7m²·K/W。
结构热应力分布:分析热传导路径中因温度变化产生的应力集中区域,评估结构设计的抗热失效能力。检测参数:温度梯度范围0℃/mm~100℃/mm,应力测量精度±2MPa,空间分辨率0.1mm。
循环温差老化特性:模拟周期性温度变化下热传导路径的老化过程,检测参数:循环温度范围-50℃~200℃,循环次数100次~10000次,老化后热导率衰减率测量精度±0.5%。
多孔材料有效热导率:针对含多孔结构的材料,测定实际工况下的有效导热能力。检测参数:孔隙率5%~95%,气体渗透率0.1mD~1000mD,有效热导率量程0.05W/(m·K)~50W/(m·K)。
粘结层热阻:评估粘结剂或焊料形成的热传导中间层的热阻特性,影响整体热传导效率。检测参数:粘结层厚度10μm~500μm,温度50℃~400℃,热阻量程1×10^-5m²·K/W~1×10^-3m²·K/W。
辐射换热系数:在高温或真空环境下,测定表面的辐射换热能力对总热传导的贡献。检测参数:温度300K~1500K,发射率0.01~0.95,辐射换热系数量程0.1W/(m²·K)~100W/(m²·K)。
流体对流换热系数:评估液体或气体流经热传导路径表面时的对流换热能力。检测参数:流速0.1m/s~10m/s,流体温度20℃~300℃,对流换热系数量程10W/(m²·K)~10000W/(m²·K)。
热膨胀失配效应:分析不同材料因热膨胀系数差异导致的界面剥离或断裂现象。检测参数:线膨胀系数差值1×10^-6/K~10×10^-6/K,温度变化范围-100℃~500℃,界面剥离力测量精度±0.01N。
瞬态热冲击响应:测试热传导路径在突发温度变化下的抗损伤能力。检测参数:温度变化速率1℃/s~100℃/s,脉冲持续时间0.1s~10s,热冲击后结构完整性评估等级1~5级。
检测范围
电子器件散热模块:包括CPU/GPU散热片、功率二极管散热基板等,需评估其在高功率密度下的热传导可靠性。
工业换热设备:如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检测管壁与流体的热交换效率及长期运行后的结垢热阻变化。
航空航天热控组件:卫星热管、航天器散热面板等,需验证在极端温差(-180℃~1500℃)下的热传导稳定性。
新能源电池散热结构:动力电池包液冷板、电池模组散热片,评估充放电过程中温度分布均匀性及热失控阻断能力。
建筑保温材料:聚氨酯泡沫、岩棉板等,检测其阻止热量传递的能力,用于建筑节能设计验证。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水箱散热管、发动机缸体水套,评估冷却液与金属部件间的热交换效率及抗腐蚀性能。
LED封装散热基板:铝基板、陶瓷基板,检测芯片热量向外部环境的传导效率,防止LED因过热失效。
数据中心液冷系统:服务器冷板、液冷分配单元,评估冷却液与电子元件的热交换效率及长期运行的密封性。
太阳能集热器吸热板:铜铝复合吸热板、全铜吸热板,检测太阳辐射吸收热量向传热介质的传导效率。
高功率LED灯珠:大功率照明用LED封装结构,评估灯珠内部芯片、金线、基板间的热传导路径可靠性。
检测标准
ASTM E1225-2013:采用激光闪射法测定材料的热扩散率和比热容,计算热导率。
ISO 8893:2001:绝热材料热阻及热导率的测试方法,适用于平板状材料稳态热阻测量。
GB/T 10295-200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使用防护热板法或热流计法。
ASTM D5470-2016:薄型材料热阻测试方法,适用于厚度小于2mm的材料接触热阻或热导率测量。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冷却回路动态响应测试检测
下一篇:冷却系统冗余切换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