麸皮麦角碱毒性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9-23  

麸皮麦角碱毒性检测涉及谷物及其制品中麦角碱类真菌毒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检测过程包括样品前处理、毒素萃取、净化和仪器测定,重点在于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方法学验证,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保障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总麦角碱含量测定: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样品中总麦角碱浓度进行定量分析,确保检测限和定量限满足法规要求,评估整体污染水平。

麦角新碱特异性检测:针对麦角新碱这一特定生物碱进行分离与鉴定,通过高选择性检测手段区分其同系物,评估其单独毒性贡献。

麦角胺残留量分析:通过固相萃取结合色谱技术检测麦角胺残留,监控其在谷物加工制品中的分布与残留趋势。

麦角毒碱异构体分离:利用手性色谱柱或毛细管电泳技术分离麦角毒碱的不同立体异构体,研究其毒理学差异。

麦角隐亭检测:对麦角隐亭进行特异性提取与纯化,采用荧光检测或质谱法实现痕量水平下的准确定量。

麦角柯宁碱定性筛查:通过高分辨率质谱进行麦角柯宁碱的初步筛查与确认,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该类生物碱污染。

麦角环肽类毒素总量:综合检测麦角环肽类衍生物的总量,反映样品中相关生物碱的总体毒性负荷。

麦角碱水解产物分析:通过酸或酶水解处理样品,检测麦角碱类物质的水解产物,评估其潜在生物可利用性。

麦角类生物碱空间分布成像:运用质谱成像技术对谷物切片中麦角碱的二维分布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污染局部特征。

麦角碱代谢产物鉴定:通过体外或体内代谢模型,识别和定量麦角碱的主要代谢产物,评估其毒代动力学行为。

检测范围

小麦麸皮:小麦加工副产物,易因储存不当而污染麦角菌,需检测麦角碱残留以保障饲料和食品原料安全。

黑麦及其制品:黑麦为麦角菌易感谷物,其面粉、全麦面包等需进行麦角碱监测以防中毒事件发生。

大麦饲料:用于畜禽养殖的大麦原料,麦角碱污染可能影响动物健康与生产性能,需严格把控含量限度。

燕麦片:即食或需烹煮的燕麦产品,可能通过原料带入麦角碱,检测用于评估食用安全风险。

谷物早餐食品:包括膨化谷物、营养麦圈等加工食品,原料中的麸皮成分需监测真菌毒素污染情况。

有机谷物基质:有机种植的谷物及其加工品,虽农药使用受限,但仍需监控麦角菌等天然毒素污染状况。

全麦面粉:保留麸皮的全麦制粉产品,因富含外层组织而更易引入麦角碱,需进行针对性检测。

酿酒谷物副产品:啤酒酿造产生的酒糟及饲料用谷物残渣,需检测麦角碱以避免毒素进入食物链。

谷物仓储样品:仓库中储存的原粮或半成品,需定期抽样检测麦角碱以监控储藏条件与品质变化。

进口谷物与配料:跨境流通的谷物原料与食品配料,需依据国际标准进行麦角碱检疫与安全评估。

检测标准

ISO 15141:2018:谷物与谷物制品中麦角碱的测定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规定了样品制备、提取净化与确认程序。

GB 5009.289-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规定粮食及其制品中麦角碱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AOAC Official Method 2013.21: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定量测定谷物中的麦角碱与麦角胺等生物碱。

EN 17425:2021:食品中麦角生物碱的测定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适用于谷物、面粉及婴幼儿食品。

GB/T 35879-2018:粮油检验中真菌毒素测定标准,部分方法涉及麦角碱类物质的筛查与定量分析。

检测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具备高分离效率与高灵敏度,用于麦角碱类物质的精确分离、定性及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适用于挥发性衍生物的分析,可检测经衍生化处理的麦角碱类化合物。

荧光检测器:与液相色谱联用,利用麦角碱类的天然荧光特性进行高选择性检测,提高信噪比。

固相萃取装置:用于样品前处理中麦角碱的提取与净化,去除基质干扰并提高后续检测准确性。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小粒径色谱柱实现快速分离,适用于高通量筛查麦角碱类污染物。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