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32
虫草黄曲霉毒素荧光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9-24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黄曲霉毒素B1荧光检测:针对黄曲霉毒素B1进行特异性识别与定量分析,利用荧光标记抗体与毒素结合产生信号,检测限可达0.1μg/kg,确保高毒性物质的准确监控。
黄曲霉毒素B2荧光检测: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与荧光检测技术,对黄曲霉毒素B2进行分离与定量,灵敏度高,可有效区分结构类似物,避免假阳性结果。
黄曲霉毒素G1荧光检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G1,基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荧光偏振值变化实现快速定量,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筛查。
黄曲霉毒素G2荧光检测:利用荧光微球标记抗体与毒素竞争结合,通过荧光信号强度计算毒素浓度,检测过程无需复杂前处理,操作便捷。
总黄曲霉毒素荧光检测:整合B1、B2、G1、G2的混合标准品进行全局检测,通过多通道荧光分析仪同步测定各毒素含量,并计算总和以评估整体污染水平。
毒素提取效率验证:通过加标回收实验计算提取溶剂对虫草基质中黄曲霉毒素的提取率,确保前处理步骤不影响检测准确性,回收率需控制在85%-115%范围内。
交叉反应率测试:评估荧光免疫分析法对结构类似物(如黄曲霉毒素M1)的交叉反应程度,确保检测方法的特异性,避免非目标毒素干扰结果判定。
检测线性范围验证:采用系列浓度标准品建立荧光信号与毒素浓度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通常覆盖0.1-50μg/kg,满足不同污染程度样品的定量需求。
重复性精密度检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独立检测,计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要求RSD小于10%,以验证方法在相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回收率准确度检测:通过已知浓度标准品添加实验,计算检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准确度需满足国际标准要求的误差范围,确保定量结果可信。
检测范围
冬虫夏草原料:针对天然采集或人工培育的冬虫夏草干品,检测其在不同储存条件下可能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污染,确保原料安全性。
虫草菌丝体粉:适用于发酵工艺生产的虫草菌丝体干燥粉末,监控发酵过程中可能因温湿度控制不当导致的霉菌毒素积累。
虫草提取物浓缩液:针对溶剂提取法制备的虫草活性成分浓缩液,检测提取过程中毒素的转移与富集情况,避免高浓度污染风险。
虫草胶囊制剂:用于封装后的虫草保健产品或药品,检测制剂工艺是否引入污染,确保终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虫草口服液:针对液体剂型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检测,需考虑溶液基质对荧光信号的潜在干扰,并采用相应方法消除影响。
虫草发酵培养物:监控固体或液体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虫草培养物,评估发酵环境卫生状况对毒素生成的影响。
虫草配伍中药复方:适用于含虫草的中药复方产品,检测多种药材混合后可能存在的交叉污染或毒素叠加现象。
虫草动物饲料添加剂:针对用于畜牧业的虫草添加剂,检测其作为饲料成分时可能对动物健康造成的毒素暴露风险。
虫草化妆品原料:适用于添加虫草提取物的护肤产品原料,检测毒素经皮肤接触可能引发的安全性问题。
虫草研究用标准物质:用于实验室研制的虫草标准品或质控样品,验证其毒素本底值以确保科研数据的准确性。
检测标准
GB 5009.2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规定了免疫亲和柱净化-荧光分光光度法作为检测方法,适用于谷物、中药材等基质中黄曲霉毒素的定量分析。
GB/T 30955-2014《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免疫亲和层析前处理结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提高复杂基质中毒素检测的准确度与灵敏度。
ISO 16050:2003《食品 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检测标准,适用于食品及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定量分析,方法灵敏度为0.1μg/kg。
AOAC Official Method 991.31《黄曲霉毒素在玉米、花生中的测定 免疫亲和柱净化荧光法》:通过免疫亲和柱纯化样品提取液,利用荧光光度计进行检测,适用于油性基质样品的毒素分析。
药典附录Ⅸ Q 黄曲霉毒素测定法:中国药典收录的检测方法,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结合荧光检测器或液相色谱仪进行定量,适用于中药材及饮片的常规检测。
检测仪器
荧光分光光度计:配备氙灯光源和单色器,可发射特定波长激发光并检测样品发射的荧光强度,用于直接测量免疫亲和柱洗脱液中的毒素荧光信号。
免疫亲和柱净化系统:内置黄曲霉毒素特异性抗体的层析柱,可选择性吸附样品提取液中的毒素分子,去除基质干扰物质,提高检测特异性。
高速匀质提取仪:通过高速旋转刀片与溶剂协同作用破碎虫草样品细胞壁,释放内部可能存在的毒素,确保提取效率与检测代表性。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联用系统:利用液相色谱分离毒素组分,经荧光检测器对分离后的毒素进行定量,兼具高分离度与高灵敏度,适用于复杂基质分析。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基于荧光标记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偏振值变化的原理,快速测定样品中毒素浓度,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初筛检测。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环氧树脂黏度耐久检测
下一篇:复合层间剥离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