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32
海鳗污染物生物富集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10-07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总汞含量检测:通过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鳗组织中总汞的浓度,评估汞元素在生物体内的累积水平,为海洋重金属污染监测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甲基汞含量检测:采用气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技术分离和定量甲基汞,重点分析其神经毒性形态在海鳗肌肉中的分布特征。
铅含量检测: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海鳗组织铅残留量,监控工业排放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富集效应。
镉含量检测: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镉元素含量,评估其对海鳗肝肾脏器的特异性富集风险。
多氯联苯检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海鳗脂肪组织中多氯联苯同系物,识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放大现象。
滴滴涕检测:通过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滴滴涕及其代谢物残留,监测农药污染物在海鳗体内的降解与蓄积动态。
六六六检测:使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气相色谱法量化六六六异构体含量,评估有机氯农药的长期富集趋势。
多环芳烃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分析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探究燃烧源污染物在海鳗组织中的分布模式。
溴化阻燃剂检测:通过高分辨质谱技术检测多溴联苯醚等阻燃剂,评估电子废弃物污染对海洋生物的综合影响。
全氟化合物检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全氟辛酸等物质,研究工业化学品在海鳗血液中的迁移规律。
检测范围
海鳗肌肉组织:作为海鳗可食用部分的主要检测对象,肌肉组织可反映污染物通过膳食摄入的暴露风险,需重点分析脂溶性污染物富集情况。
海鳗肝脏组织:肝脏是污染物代谢和蓄积的关键器官,其检测数据可用于评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转化效率。
海鳗鳃组织:鳃部直接接触水体污染物,检测其重金属含量可指示海洋环境即时污染状况。
海鳗卵细胞:卵细胞中污染物浓度检测有助于研究毒性物质通过生殖过程的跨代传递效应。
海鳗脑组织:脑部组织检测重点关注神经毒性污染物如甲基汞的富集程度,评估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养殖海鳗样品:针对人工养殖环境中的海鳗,检测其污染物水平可监控饲料和水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野生海鳗样品:野生个体检测可反映自然海域污染背景值,为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基线数据。
海鳗幼体阶段:幼体组织污染物检测用于研究生物富集早期阶段的特征,分析污染物积累速率。
海鳗成体阶段:成体检测数据可对比不同生命周期富集差异,评估长期暴露的累积效应。
海鳗迁移群体:针对洄游性海鳗群体,检测其不同地理来源样品,可追踪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
检测标准
GB 5009.17-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汞的测定:规定了食品中总汞含量的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适用于海鳗等水产品汞污染检测。
GB 5009.12-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明确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含量的技术参数,保障海鳗铅检测结果可比性。
GB 5009.15-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镉的测定:规范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镉的流程,确保海鳗镉污染评估准确性。
ISO 17294-2:2016 水质-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测定-第2部分:铀等元素:国际标准提供多元素同时检测方法,适用于海鳗组织重金属筛查。
ISO 22818:2021 纺织品和塑料中多溴联苯醚的测定:虽针对纺织品,但其前处理技术可适配海鳗样品中溴化阻燃剂检测。
GB/T 23213-2008 植物油中多环芳烃的测定:通过液相色谱法检测多环芳烃,经优化后可用于海鳗脂肪组织分析。
ISO 17993:2002 水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环芳烃:提供水体多环芳烃检测方法,可扩展至海鳗生物样品预处理。
GB 5009.265-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氯联苯的测定:规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多氯联苯,适用于海鳗持久性污染物监测。
检测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具备石墨炉和火焰原子化系统,可检测海鳗样品中铅、镉等重金属元素,检测限达微克每千克级别。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集成毛细管色谱柱和质谱检测器,用于分离定量海鳗组织中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等半挥发性污染物。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配备碰撞反应池技术,可同时测定海鳗样品中多种重金属元素,实现高通量元素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仪:结合荧光或紫外检测器,专用于分析海鳗组织提取物中多环芳烃等热不稳定化合物。
微波消解系统:采用高压密闭罐进行样品前处理,确保海鳗组织中有机物完全分解,提高重金属检测准确性。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不锈钢耐腐蚀等级检测
下一篇:固化反应放热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