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0
汽蒸色牢度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10-12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颜色变化评级:通过对比试样在汽蒸处理前后的颜色差异,使用标准灰度卡或色差仪进行客观评分,评估材料颜色稳定性,确保评级结果可重复且符合国际标准要求。
沾色程度评估:检测汽蒸过程中试样对相邻白色织物的颜色转移情况,采用沾色灰卡评定等级,判断材料是否易导致其他物品污染,影响产品使用安全性。
试样预处理控制:规范试样在检测前的调湿、裁剪和固定流程,确保所有样品处于相同环境条件下,避免因预处理不当引入测试误差。
蒸汽压力精度测试:监测汽蒸装置内部蒸汽压力的波动范围,要求压力控制偏差不超过标准规定值,保证蒸汽条件稳定一致。
温度均匀性验证:评估汽蒸箱内不同区域的温度分布情况,确保试样受热均匀,避免局部过热或低温导致测试结果失真。
处理时间准确性校准:检查汽蒸过程的持续时间控制精度,时间误差需在允许范围内,以保证每次测试条件可重复可比。
湿度控制稳定性检测:验证汽蒸环境中相对湿度的保持能力,湿度波动过大会影响颜色变化速率,需严格监控以确保测试一致性。
试样固定方式检查:评估试样在汽蒸装置中的放置和固定方法,防止因松动或接触不当导致蒸汽作用不均匀,影响色牢度评级。
评级环境光照标准确认:确保颜色评级在标准光源箱或指定光照条件下进行,消除环境光干扰,提高评级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重复性测试分析: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汽蒸色牢度检测,计算结果变异系数,评估测试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检测范围
棉纺织物:广泛应用于服装和家纺领域的天然纤维材料,汽蒸色牢度检测可评估其在高湿度环境下的颜色保持能力,防止日常使用中褪色。
化纤织物:包括聚酯、尼龙等合成纤维制品,需测试其在蒸汽处理下的颜色稳定性,确保工业或服装应用中不易发生色变。
混纺面料:由天然与合成纤维混合制成的材料,汽蒸检测可验证不同纤维组分在蒸汽下的相容性及整体色牢度性能。
服装成品:针对成衣类产品进行汽蒸色牢度测试,模拟实际穿着或洗涤中的蒸汽暴露情况,保障消费者使用安全。
家用纺织品:如窗帘、床单等家居用品,常接触蒸汽环境,检测其色牢度可预防使用过程中颜色迁移或褪色问题。
工业用帆布:用于篷布、遮盖物等重载场合,汽蒸测试评估其在高湿度工业环境下的颜色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
汽车内饰织物:汽车座椅和内饰材料需耐受车内蒸汽环境,色牢度检测确保颜色不因湿度变化而劣化。
医用纺织物:手术衣、床单等医疗用品经常进行高温蒸汽灭菌,检测其汽蒸色牢度可防止颜色脱落影响卫生安全。
运动服装面料:运动服常暴露于汗液和蒸汽中,测试颜色稳定性以避免锻炼过程中颜色转移至皮肤或其他衣物。
装饰用涂层织物:带有涂层的装饰材料,汽蒸检测评估涂层与基布的颜色结合强度,防止蒸汽导致涂层剥离或变色。
检测标准
ISO 105-E09:2013《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第E09部分:耐汽蒸色牢度》: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测试方法,规定了纺织品在蒸汽作用下颜色变化的评估程序,包括试样准备、蒸汽条件及评级标准。
GB/T 5718-1997《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汽蒸色牢度》:中国国家标准,详细描述了汽蒸色牢度检测的试样处理、测试设备和结果评定方法,适用于各类纺织材料。
AATCC 117-2019《耐汽蒸色牢度》:美国纺织化学师与染色家协会标准,提供了纺织品在蒸汽环境中颜色稳定性的测试流程和评级指南。
JIS L 0866:2005《耐汽蒸色牢度试验方法》:日本工业标准,明确了汽蒸色牢度检测的试验条件、仪器要求和结果表示方式。
BS EN ISO 105-E09:2013《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汽蒸色牢度》:英国采纳的欧洲标准,与ISO标准一致,用于评估纺织品在蒸汽处理下的颜色变化性能。
检测仪器
汽蒸色牢度测试仪:专用设备可模拟标准蒸汽环境,通过控制压力、温度和时间参数处理试样,用于准确评估纺织品在蒸汽下的颜色变化行为。
标准光源箱:提供均匀稳定的光照条件,确保颜色评级在不同光源下一致,避免环境光影响汽蒸色牢度的视觉评估结果。
灰度卡:用于对比试样颜色变化和沾色程度的工具,提供标准灰度等级,辅助进行客观的色牢度评级,减少主观误差。
蒸汽发生器:产生稳定蒸汽流的装置,配合测试仪使用,确保汽蒸过程中蒸汽压力和湿度参数符合标准要求。
数字温度控制器:精确监测和调节汽蒸箱内温度的设备,保证测试环境温度稳定,提高汽蒸色牢度检测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CNG总硫含量检测
下一篇:致敏原残留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