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防护品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22  

医学防护品检测是保障医疗用品安全性与有效性的核心环节,重点涵盖物理性能、化学安全性及微生物屏障等关键指标。检测需依据国家标准(如GB19083、YY/T1497)及国际规范(如ASTMF2100),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际使用场景验证产品防护能力。核心关注点包括材料耐受性、密封完整性及生物相容性评价。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医学防护品检测包含三大类共28项核心指标:

物理性能测试:口罩颗粒物过滤效率(PFE)、呼吸阻力测试;防护服抗渗水性(静水压法)、抗合成血液穿透性;手套扯断力与伸长率;护目镜抗冲击强度与防雾性能

化学安全性评价:可迁移荧光物质检测(紫外分光光度法)、环氧乙烷残留量(GC-MS法)、重金属含量(ICP-OES法)、pH值及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筛查

微生物屏障测试:细菌过滤效率(BFE)、无菌检查(膜过滤法)、微生物限度(需氧菌总数/霉菌酵母菌计数)、内毒素含量(鲎试剂法)

检测范围

产品类别典型示例适用标准
呼吸防护类医用外科口罩/N95呼吸器/正压头罩GB 19083/EN 14683
体表防护类医用防护服/手术衣/隔离衣GB 19082/AAMI PB70
手部防护类医用检查手套/外科手套GB 10213/ISO 11193
眼部防护类医用护目镜/面屏GB 14866/ANSI Z87.1

检测方法

颗粒物过滤效率测试:采用气溶胶发生器产生NaCl颗粒(0.075±0.02μm),通过光度计测定上下游颗粒浓度差计算过滤效率值。

合成血液穿透试验:使用表面张力(0.042±0.002)N/m的合成血液,以10.7kPa压力喷射至材料表面持续5分钟。

环氧乙烷残留分析:样品经60℃恒温解析24小时后,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量分析。

细菌过滤效率验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浓度1×10^8 CFU/mL)为挑战介质,通过六级安德森采样器收集穿透菌落。

检测仪器

TQD-3000型过滤效率测试系统

配备激光粒子计数器(量程0.1-10μm)与压差传感器(精度±1Pa),符合ISO 29463校准规范。

HD-B203合成血液穿透仪

采用伺服电机控制喷射压力系统(分辨率0.1kPa),配置恒温循环装置保持试剂温度(37±1)℃。

Agilent 7890B-5977B GC/MS联用仪

配备DB-624毛细管色谱柱(60m×0.32mm×1.8μm),检出限达0.1μg/g。

Sartorius MD8空气采样器

集成凝胶膜过滤器(孔径3μm),空气流量可调范围20-100L/min。

Instron 3345材料试验机

配置500N载荷传感器与Bluehill Universal软件系统,拉伸速度精度±1mm/min。

*注:所有仪器均通过CNAS校准认证并参与ILAC国际比对验证。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