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纤维成分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25  

纱线纤维成分检测是纺织品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通过科学方法对纤维种类、含量及性能进行精准分析。本文依据ISO1833、GB/T2910等国际及国家标准体系,重点阐述定性定量分析、热学性能测试等关键技术指标,强调显微镜观察法、化学溶解法等实验室检测手段的规范操作要求。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纱线纤维成分检测涵盖物理性能与化学特性两大维度。核心项目包括:纤维种类定性鉴别(天然/合成纤维识别)、混纺比例定量分析(双组份/多组份含量测定)、回潮率测试(公定水分含量计算)、热收缩率测定(热处理尺寸稳定性评估)、熔点测试(合成纤维鉴别指标)以及染色均匀性验证(色差率与上染率测定)。其中定量分析需区分蛋白纤维与纤维素纤维的溶解特性差异。

特殊功能性纱线需增加附加项目:阻燃纤维的极限氧指数测定、抗菌纤维的抑菌率测试、导电纤维的体积比电阻测量。婴幼儿纺织品须按GB 31701要求进行禁用偶氮染料筛查。

检测范围

本检测适用于各类纺纱原料及成品:

天然植物纤维:棉、麻(亚麻/苎麻/黄麻)、竹原纤维

动物蛋白纤维:羊毛、羊绒、桑蚕丝、柞蚕丝

再生纤维素纤维:粘胶、莫代尔、莱赛尔、醋酸纤维

合成纤维:涤纶(PET)、锦纶(PA6/PA66)、腈纶、氨纶

特种纤维:芳纶1313/1414、聚酰亚胺纤维、碳纤维

混纺纱线:棉涤混纺、毛腈混纺、天丝棉混纺等组合形式

适用产品形态包括环锭纺纱线、气流纺纱线、包芯纱及花式纱等特殊结构品种。

检测方法

标准检测体系包含三大类方法:

物理鉴别法:

显微镜观察法(纵向形态+横截面特征)

燃烧试验(熔点/灰烬/气味判别)

密度梯度法(二甲苯/四氯化碳体系)

化学分析法:

溶解法(硫酸/盐酸/氢氧化钠体系)

显色反应(锡莱着色剂A/B鉴别)

红外光谱特征峰比对

仪器分析法: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熔融峰分析)

热重分析法(TGA热分解曲线)

X射线衍射(结晶度测定)

定量分析严格遵循二组分溶解方程:P=100×(m1-m2×r)/m1。三组分体系需采用顺序溶解法并引入修正系数k值。

检测仪器

仪器类型技术参数应用场景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放大倍数10-300,000×

异形截面测量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
分辨率≤0.5cm⁻¹

涂层物质鉴定
热重-差热联用仪(TG-DSC)
升温速率0.1~100℃/min

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
自动纤维分析仪
称量精度0.0001g

多组分连续分析
显微熔点测定仪
控温精度±0.3℃

低熔点复合纤维检测

所有仪器均需通过CNAS校准认证,定期进行期间核查并建立设备使用日志。显微图像系统应配备标定尺及图像分析软件(如Image Pro Plus),确保测量结果可溯源至国家计量基准。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