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底料质量标准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07  

火锅底料质量检测需依据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开展系统性分析。核心检测项目涵盖理化指标、微生物限量、食品添加剂合规性及感官特性四大类,重点关注酸价、过氧化值、致病菌等关键参数。通过实验室精密仪器与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产品符合GB31644-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等强制性要求。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火锅底料质量评价体系包含四大核心模块:

理化指标:酸价(≤3.0mg/g)、过氧化值(≤0.25g/100g)、水分含量(≤20%)、氯化物含量(≤25g/100g)及挥发性盐基氮等基础参数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10⁴CFU/g)、大肠菌群(≤10CFU/g)、沙门氏菌(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00CFU/g)等生物安全性指标

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及其钠盐(≤1.0g/kg)、山梨酸及其钾盐(≤0.5g/kg)、合成色素(柠檬黄≤0.1g/kg)等限量物质筛查

感官特性:色泽均一度评估、特征性香气分析、组织形态稳定性测试及异常杂质检出

检测范围

质量管控覆盖全产业链环节:

产品类型:牛油型/清油型/菌汤型/番茄型底料及其衍生制品(固体/半固态/液态)

原料组分:食用动物油脂(酸价≤2.5mg/g)、辣椒制品(苏丹红筛查)、香辛料(黄曲霉毒素B₁≤5μg/kg)、调味料(谷氨酸钠纯度≥99%)

包装材料:复合膜袋溶剂残留总量(≤5mg/m²)、金属罐体密封性测试(≥90kPa)、玻璃瓶耐热冲击性(ΔT≥42℃)

生产过程:原料验收→炒制工艺温度监控(120-160℃)→灌装车间洁净度(沉降菌≤30CFU/皿)→成品仓储环境(湿度≤65%)

检测方法

执行国家标准化操作程序:

理化分析:

酸价测定:GB 5009.229-2016 热乙醇指示剂滴定法

过氧化值测定:GB 5009.227-2016 电位滴定法

水分含量测定:GB 5009.3-2016 直接干燥法

微生物检验:

菌落总数:GB 4789.2-2022 平板计数法

致病菌检测:GB 4789.4-2016 实时荧光PCR法

添加剂分析:

防腐剂测定:GB 5009.28-2016 HPLC法

合成色素检测:GB 5009.35-2016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重金属筛查:

铅含量测定:GB 5009.12-2017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

砷含量测定:GB 5009.11-2014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

检测仪器

实验室配置专业分析设备矩阵:

色谱分析系统: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挥发性风味物质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防腐剂及合成色素精准定量

光谱分析设备: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铅/镉/铬等重金属元素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亚硝酸盐快速筛查分析

微生物培养系统: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致病菌快速鉴定

恒温恒湿培养箱(精度±0.5℃):标准菌株传代培养

物性测试仪器:

质构分析仪(TA.XT Plus):底料粘稠度/延展性量化评估

电子鼻气味分析系统:特征香气指纹图谱建立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