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药祛痘膏成分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5-16  

本文针对市售正骨药祛痘膏开展系统性成分检测分析,依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及ISO17025实验室标准要求,重点筛查活性成分含量、禁用物质残留及微生物污染指标。通过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植物提取物、抗生素类物质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重金属元素含量,为产品质量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本检测涵盖三大核心模块共12项具体指标:

活性成分分析:水杨酸(Salicylicacid)含量测定(限量2%)、积雪草苷(Asiaticoside)纯度验证、丹参酮ⅡA(TanshinoneIIA)定量分析

风险物质筛查:铅/砷/汞/镉重金属总量(≤10mg/kg)、糖皮质激素类(地塞米松等7种)、抗生素类(克林霉素等5种)违禁添加物

微生物指标:需氧菌总数(≤1000CFU/g)、霉菌酵母菌总数(≤100CFU/g)、耐热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致病菌检验

理化特性测试:pH值范围(4.5-8.5)、氧化稳定性试验(40℃/RH75%加速试验)、基质均匀度(RSD≤5%)

检测范围

本次检测覆盖产品全成分体系:

植物提取物组分:黄芩根提取物(Scutellariabaicalensis)、甘草根提取物(Glycyrrhizaglabra)、苦参碱(Matrine)等8种宣称中药成分

化学添加剂体系:卡波姆增稠剂(Carbomer)、苯氧乙醇防腐剂(Phenoxyethanol)、聚山梨醇酯-80乳化剂(Polysorbate80)

基质辅料系统:丙二醇保湿剂(Propyleneglycol)、硅油衍生物(Dimethicone)、微晶蜡(Microcrystallinewax)等6类载体材料

潜在污染物谱: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入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溶剂残留(甲醇/乙醇)、工艺副产物(亚硝胺类)

检测方法

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化分析方法:

HPLC-DAD法:依据《中国药典》2020版四部通则0512建立梯度洗脱程序,C18色谱柱(4.6250mm,5μm),流速1.0mL/min,柱温30℃,对水杨酸及植物活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GC-MS/MS法:参照ISO12787:2011标准优化衍生化条件,DB-5MS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EI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筛查17种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残留

ICP-MS法:执行GB/T35828-2018前处理规程,微波消解系统控制温度梯度(180℃/15min),氦气碰撞模式消除多原子离子干扰,测定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

微生物培养法:按照GB7918.1-1987规范操作,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培养基35℃培养72小时计数需氧菌总数;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8℃培养5天测定霉菌酵母菌总数

检测仪器

实验使用经CNAS认证的精密分析设备:

Agilent1260InfinityIIHPLC系统:配备DAD检测器及ChemStation工作站,波长扫描范围190-900nm,用于活性成分定量分析

ThermoScientificTSQ9000GC-MS/MS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质量数范围10-1050amu,扫描速度12500amu/s,实现痕量违禁物质精准筛查

PerkinElmerNexION2000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四级杆碰撞反应池技术(ORS3),检出限达ppt级,满足重金属超痕量分析需求

Sartorius微生物培养系统:MBR-420生化培养箱温度波动度0.5℃,配合Millipore微生物限度过滤装置完成无菌检验操作

CEMMARS6微波消解仪:40位高通量转子设计,最高控温300℃,压力1500psi保障样品前处理安全性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