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内膜厚度超声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7-10  

颈动脉内膜厚度超声检测采用高频超声技术定量评估颈动脉壁结构,重点检测内膜-中膜复合体厚度(IMT)。核心检测要素包括标准化测量位置选择、三层血管壁结构识别、动态血流参数采集及斑块定性定量分析,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颈总动脉IMT测量:于舒张末期测量距颈动脉分叉处1cm远段后壁内膜-中膜复合体厚度,测量精度0.01mm

颈动脉分叉处IMT测量:定位分叉顶点1cm范围内最大厚度值,记录斑块形成前血管壁增厚情况

颈内动脉起始段IMT测量:聚焦起始段2cm范围后壁测量,检测精度±0.03mm

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采集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DV),量程5-300cm/s

血管内径测量:精确计算收缩期和舒张期血管内径变化值,误差范围≤0.1mm

斑块形态学分析:测量斑块长度、厚度及面积,计算表面溃疡发生率

斑块回声特性评估:根据B型超声灰度值分为低回声(<32)、混合回声(32-64)及强回声(>64)

阻力指数(RI)计算:(PSV-EDV)/PSV公式计算,精度0.01

搏动指数(PI)测定:(PSV-EDV)/平均流速,检测范围0.4-2.0

血管壁弹性检测:通过内径变化率计算血管顺应性,公式ΔD/(ΔP×D)(10⁻³/kPa)

血流容积测定:计算每分钟颈动脉血流量,公式π×(D/2)²×Vmean×60,单位ml/min

内膜面粗糙度评估:通过边缘检测算法计算内膜表面不规则指数,分辨率0.05mm

检测范围

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持续≥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人群的血管损伤评估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7.0mmol/L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监测

高脂血症人群:总胆固醇≥5.2mmol/L或LDL≥3.4mmol/L的血管病变筛查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Framingham评分≥10%中危人群的早期干预依据

卒中病史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后6个月内的血管状况随访监测

吸烟人群:每日吸烟≥10支持续5年以上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评估

肥胖人群:BMI≥28kg/㎡伴腰围超标(男≥90cm,女≥85cm)的代谢性血管病变检测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LDL受体基因突变携带者的青少年期血管病变筛查

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管炎性损伤评估

老年血管衰老研究:≥65岁人群的年度血管结构变化追踪

颈动脉支架术后随访:支架植入后6/12/24个月期的再狭窄评估

药物治疗效果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3/6个月后的IMT变化监测

检测标准

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2018版《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欧洲心血管影像协会(EACVI)《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血管超声检查指南》2020版

国际血管超声认证委员会(ICAVL)《血管实验室认证标准》

DICOM3.0医学数字影像传输标准

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GB/T 1014-2017医用超声设备声输出参数测量规范

YY/T 0642-2019超声脉冲回波扫描仪性能试验方法

GB 9706.9-2008医用电气设备超声治疗设备安全专用要求

Mannheim颈动脉IMT测量共识标准

欧洲卒中促进会(ESO)《无症状颈动脉狭窄诊疗指南》

GB/T 16846-2017医用超声诊断设备声输出公布要求

检测仪器

高频线阵超声探头:频率范围5-18MHz,轴向分辨率0.05mm,用于清晰显示血管壁分层结构

超声影像工作站:配备DICOM3.0接口的专用测量软件,支持IMT自动边缘检测功能

多普勒频谱分析系统:脉冲重复频率50-5000Hz,可检测最低流速2cm/s的血流信号

血管回声跟踪系统:通过射频信号分析技术实时追踪血管壁运动,位移分辨率0.01mm

三维超声成像模块:配备机械驱动装置的容积探头,实现血管壁360°重建

弹性成像处理单元:采用实时剪切波技术量化斑块硬度,杨氏模量测量范围1-150kPa

超声造影成像系统:配备第二代血池造影剂及相干脉冲序列技术,增强新生血管显影

远程质控校准装置:内置组织仿体模块,每日进行轴向分辨率(0.1mm钢丝)和流速(20/60/100cm/s)校准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