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红斑量/最小光毒量测试卡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7-25  

最小红斑量及最小光毒量测试卡检测属于光生物学安全评价领域,核心在于精确量化材料或产品引发皮肤光毒性反应所需的临界光辐射剂量。检测过程严格控制光源光谱分布、辐照度、受试区域及观察时间等关键参数,为评估光敏风险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紫外线强度校准:光源输出能量在UVA(315-400nm)及UVB(280-315nm)波段的光谱辐照度测量,单位mW/cm²。

照射时间控制:精确记录样品暴露于标准光源下的持续时长,精度±0.1秒。

红斑反应阈值测定:观测受试者皮肤出现肉眼可见边界清晰红斑的最小紫外线剂量(MED),单位J/cm²。

光毒性反应阈值测定:确定受试样品引发皮肤光毒性的最小光剂量(MPD),单位J/cm²。

光谱匹配度验证:测试光源光谱分布与标准日光光谱(如CIE 85:1989)的吻合度评估。

辐照均匀性检测:受照区域(≥8cm²)内辐照度空间分布均匀性测试,偏差≤10%。

皮肤类型分级:采用Fitzpatrick分型法对受试者皮肤光敏特性进行标准化分类。

测试卡透射率分析:测量测试卡材料在280-400nm波段的紫外线透射光谱曲线。

化学稳定性测试:评估测试卡在持续光照下的光学性能衰减特性。

环境温湿度监控:实验环境温度控制22±2℃,相对湿度50%±10%。

检测范围

防晒化妆品:SPF值验证及广谱防晒功效评价的关键基础数据获取。

外用药品:评估含光敏性成分药膏在日光暴露下的皮肤不良反应风险。

医用敷料:检测透明敷料在治疗光疗过程中的紫外线透射特性。

纺织品:防紫外线功能面料及防晒服装的UPF等级验证前置测试。

汽车贴膜:车窗玻璃用紫外线阻隔膜的透射比安全阈值测定。

建筑材料:采光玻璃、阳光板等建筑材料的紫外线防护性能分级。

光疗设备:医用紫外线治疗仪的生物剂量校准与安全性验证。

工业防护品:电焊面罩、防护眼镜等劳保用品的紫外线过滤效能检验。

食品包装:透明包装材料紫外线阻隔性对内容物光降解影响的评估。

光敏剂研发:新型光动力治疗药物光毒性阈值的临床前筛选。

检测标准

ISO 24442:2011 化妆品-防晒试验方法-体内测定UVA防护效果

ISO 24444:2019 化妆品-防晒试验方法-体内SPF测定

GB/T 17171-2021 纺织品 紫外线防护性能的评定

GB/T 18830-2009 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

FDA 21 CFR 201.327 药品光毒性和光致突变性测试要求

COLIPA 2011 国际化妆品协会防晒产品测试指南

ANSI/ISEA Z87.1 眼睛和面部防护设备标准

CIE S 007/E:2014 紫外线辐射危害的国际加权标准

DIN 67501 紫外辐射防护因子测试方法

AS/NZS 4399:2017 防晒服装评估标准

检测仪器

光谱辐射计:测量光源在250-400nm波段的光谱功率分布,波长分辨率≤1nm。

紫外照度计:实时监测受试区域的紫外线辐照强度,量程0.01-200mW/cm²。

时间控制器:精确控制曝光持续时间,最小时间分辨率0.01秒。

恒温皮肤测试台:维持受试部位温度在32±1℃的恒温平台。

多通道剂量测试卡:集成不同紫外线过滤片的阵列式标准测试卡。

红斑判读灯箱:D65标准光源下进行皮肤红斑反应的客观评级。

皮肤黑色素测量仪:量化受试者测试部位的黑色素指数(MI)。

窄波段紫外线光源:输出波长峰值311nm(UVB)及365nm(UVA)的单色光源。

透射率测试系统:配备积分球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200-800nm。

环境参数记录仪:连续记录温度、湿度及大气压的环境监测装置。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