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63
嵌脱锂原位观测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29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锂离子扩散系数:测量电极材料在嵌脱锂过程中锂离子迁移速率的关键参数,反映材料传质能力。检测参数:室温下扩散系数范围1×10⁻¹²~1×10⁻⁸ cm²/s,测试精度±5%。
电极材料体积变化率:监测嵌脱锂循环中材料因锂离子嵌入/脱嵌导致的体积膨胀或收缩程度。检测参数:应变测量范围0.1%~5%,分辨率0.01%。
固液界面阻抗:表征电极/电解液界面在嵌脱锂过程中的电荷转移阻力。检测参数:阻抗范围0.1Ω~1000Ω,频率范围10mHz~100kHz,相位角分辨率0.1°。
SEI膜生长速率:定量分析首次嵌锂及后续循环中固体电解质界面膜的增厚速率。检测参数:厚度测量范围1nm~1μm,时间分辨率1min,厚度变化误差±2nm。
荷电保持率:评估电池在开路状态下嵌脱锂后电荷容量的保持能力。检测参数:容量保持率测量范围80%~99%,测试温度25℃±2℃,精度±0.5%。
循环寿命衰减速率:统计嵌脱锂循环过程中容量或库仑效率随循环次数的下降速率。检测参数:循环次数范围100~5000次,容量衰减率测量精度±1%。
锂枝晶形貌特征:原位观测负极表面锂金属沉积的枝晶生长形态与分布。检测参数:横向分辨率50nm,纵向分辨率1nm,可识别枝晶长度(1μm~100μm)及分支密度(0.1~10根/μm²)。
电极极片孔隙率:分析嵌脱锂前后极片内部孔隙结构的变化,影响电解液渗透与锂离子传输。检测参数:孔隙率范围10%~50%,孔径分布测量范围10nm~10μm,误差±2%。
材料晶体结构演变:监测正极/负极材料在嵌脱锂过程中晶相转变(如层状→尖晶石→岩盐相)及晶格参数变化。检测参数:晶格常数测量精度±0.001Å,相变检测灵敏度0.1%相对含量变化。
脱锂平台电压稳定性:评估脱锂过程中工作电极电位随嵌锂量的波动程度,反映反应动力学均匀性。检测参数:电压测量范围2.5~4.5V(vs.Li/Li⁺),采样间隔0.1s,电压波动范围±10mV。
检测范围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三元材料(NCM/NCA)、磷酸铁锂(LFP)、钴酸锂(LCO)等,检测其在嵌脱锂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与容量保持能力。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涵盖石墨、硅基负极(Si/C)、钛酸锂(LTO)等,重点分析嵌脱锂引起的体积变化与界面副反应。
固态电解质:针对聚合物(PEO基)、氧化物(LLZO)、硫化物(LGPS)等体系,检测锂离子在固态介质中的传导行为及界面阻抗。
电池隔膜:包括聚烯烃微孔膜(PP/PE)、陶瓷涂层隔膜等,评估嵌脱锂过程中隔膜的收缩率、孔隙堵塞情况及热收缩特性。
电极粘结剂:如丁苯橡胶(SBR)-羧甲基纤维素(CMC)体系,检测其在嵌脱锂循环中保持电极完整性的能力及溶胀率变化。
电解液:含碳酸酯类溶剂(EC/DEC)与锂盐(LiPF₆)的液态电解液,分析嵌脱锂过程中的分解产物、离子电导率及SEI膜成膜特性。
电池极片:正极/负极涂覆极片,监测干燥后极片的孔隙率、结合力及嵌脱锂后的厚度变化与裂纹生成情况。
锂离子电芯:软包、方形、圆柱等封装形式的电芯,评估整体嵌脱锂循环中的容量衰减、内阻增长及安全性能。
电池模组:由多个电芯串联/并联组成的模组,检测嵌脱锂过程中模组内电芯的一致性及热管理效果。
储能系统:用于电网调峰、家庭储能的锂离子电池系统,分析大规模嵌脱锂循环下的容量保持率与系统效率。
检测标准
ASTM D4092-19:固体电解质电导率的测试方法,适用于固态电解质嵌脱锂过程中的离子传导特性检测。
ISO 12405-1:2011:锂离子电池测试方法 第1部分:高功率应用,规定循环寿命与功率性能的测试条件。
GB/T 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明确嵌脱锂循环次数与容量保持率的判定标准。
GB/T 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包含嵌脱锂过程中过充、过放及短路的安全检测要求。
ASTM D5417-14: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振实密度的测试方法,用于评估材料颗粒堆积状态对嵌脱锂动力学的影响。
IEC 62619:2017:工业应用中二次锂电池的安全要求,规定储能系统中嵌脱锂循环的安全检测项目与阈值。
检测仪器
原位X射线衍射仪(In-situ XRD):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实时监测电极材料在嵌脱锂过程中的晶体结构变化。功能:采集衍射图谱,分析晶相组成、晶格常数及晶粒尺寸变化,分辨率0.02°(2θ),温度控制范围-20℃~100℃。
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In-situ TEM):利用高能电子束对嵌脱锂界面进行纳米级实时成像。功能:观察SEI膜生长、锂枝晶形貌及界面反应过程,分辨率0.1nm,支持液体/气体环境原位观测。
原位电化学工作站:通过电化学测试技术(如EIS、CV、恒流充放电)分析嵌脱锂过程的电化学行为。功能:测量阻抗谱、循环伏安曲线及容量-电压曲线,支持三电极体系,频率范围10μHz~10MHz,电流范围1pA~1A。
原位差示扫描量热仪(In-situ DSC):监测嵌脱锂过程中材料的热效应(如SEI膜分解、锂枝晶生长放热)。功能:记录热流随温度/容量的变化,温度范围-150℃~450℃,热流分辨率0.1mW。
激光多普勒测振仪(LDV):非接触式测量电极极片在嵌脱锂过程中的厚度变化与振动特性。功能:实时监测极片膨胀/收缩速率,位移分辨率0.1nm,采样频率10kHz。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嵌脱锂过程中电解液分解产生的气体成分(如CO₂、CO、HF)。功能:定性定量检测挥发性有机物与无机物,检测限1ppb,支持顶空进样与原位池进样。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SEI膜组分分析检测
下一篇:热失控临界实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