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432
热失重关联分析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29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起始分解温度(Td1):材料开始发生显著质量损失的临界温度点,反映热稳定性下限。检测参数:基于5%质量损失对应的温度,测量精度±2℃,温度范围室温至1000℃。
分解速率最大值(Rmax):热重曲线斜率最大处的瞬时质量损失速率,表征分解反应的剧烈程度。检测参数:单位mg/min,测量精度±0.05mg/min,温度分辨率0.1℃。
残余质量分数(Rm):最高测试温度后剩余质量与初始质量的百分比,指示材料热分解后的稳定产物含量。检测参数:单位%,测量精度±0.1%,适用于惰性气氛或氧化气氛环境。
挥发性成分含量(Vc):特定温度区间(如200-400℃)内的总质量损失百分比,评估材料中易挥发组分(如增塑剂、溶剂)的占比。检测参数:单位%,测量精度±0.2%,支持多段温度区间积分计算。
热稳定性区间(Ts):材料保持主要质量不变的温度范围,定义为从起始分解温度前10℃至分解速率降至0.1mg/min的温度区间。检测参数:单位℃,测量精度±5℃,用于评估材料加工或使用的安全温度上限。
分解气体组成(Gc):分解过程中释放的气体种类及相对含量,通过联用技术实现定性定量分析。检测参数:主要气体组分(如CO₂、H₂O、CO)体积分数,测量精度±1%,支持常见无机及有机气体的识别。
热重曲线斜率(Slope):不同温度段的质量变化率(mg/℃),反映质量损失速率随温度的动态变化趋势。检测参数:单位%/℃,测量精度±0.03%/℃,用于分析分解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失重速率拐点温度(Td2):热重曲线二阶导数峰值对应的温度,标识分解阶段的转换点(如主分解反应向次级反应过渡)。检测参数:单位℃,测量精度±1℃,辅助判断材料内部不同组分的分解顺序。
多阶段分解比例(P1/P2):各分解阶段的累积质量损失占总失重的百分比,区分主次分解反应的贡献度。检测参数:单位%,测量精度±0.5%,适用于复杂体系(如共混聚合物、复合涂层)的分解行为解析。
惰性气氛下的质量保持率(Hr):在氮气/氩气保护环境中,最终稳定质量与初始质量的比值,评估材料的高温抗氧化能力。检测参数:单位%,测量精度±0.1%,常用于金属氧化物、陶瓷前驱体等无机材料的热稳定性测试。
热分解活化能(Ea):基于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的分解反应所需最低能量,反映分解反应的难易程度。检测参数:单位kJ/mol,测量精度±5kJ/mol,通过多温度点热重数据拟合获得。
检测范围
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碳酸酯(PC)等,用于评估其热降解特性、加工温度窗口及长期使用稳定性。
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CF/EP)、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GF/PA)、芳纶纤维增强塑料(AFRP)等,分析界面结合稳定性及纤维/基体热行为差异。
高分子材料添加剂:如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氢氧化铝阻燃剂、炭黑导电填料等,检测其在聚合物体系中的热释放特性及分解温度匹配性。
电子电器材料:如环氧模塑料(EMC)、聚酰亚胺薄膜(PI)、聚四氟乙烯(PTFE)高频电路板等,评估其在高温环境下的绝缘性能保持能力及热老化风险。
生物可降解材料:如聚乳酸(PLA)、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淀粉基复合材料等,研究其在堆肥条件下的降解动力学及分解产物(如CO₂、H₂O)的安全性。
涂料油墨:包括聚氨酯涂料、丙烯酸树脂油墨、环氧底漆等,测定其成膜过程中的溶剂挥发速率及高温烘烤稳定性(如汽车烤漆的150-200℃固化工艺)。
橡胶制品:如天然橡胶(NR)、丁苯橡胶(SBR)、硅橡胶(VMQ)等,分析硫化橡胶的热氧老化程度及弹性保持率(如轮胎橡胶的耐高温性能)。
纺织纤维:如涤纶(PET)、锦纶(PA66)、芳纶(芳纶1414)等,评估其耐高温洗涤性能(如涤纶的120℃沸水洗涤)及热收缩行为(如玻璃纤维的热收缩率)。
医药辅料:如聚乙烯醇(PVA)薄膜包衣、羟丙甲纤维素(HPMC)缓释骨架材料、聚乳酸(PLA)可吸收缝合线等,检测其在储存及使用过程中的热稳定性(如药品加速试验的40℃/75%RH条件)。
新能源材料:如锂电池隔膜(聚烯烃微孔膜)、光伏背板涂层(含氟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EVA)等,研究其在充放电循环(如锂电池的60-80℃工作温度)或高温环境(如光伏组件的100℃以上暴晒)下的质量变化特性。
检测标准
ASTM E1131-2018:高分子材料热重分析的标准测试方法,规定了TGA在空气或惰性气氛下的升温速率(1-20℃/min)、样品量(1-20mg)及数据报告要求。
ISO 11358-1:2014:塑料 热重分析通则,定义了热重分析的基本原理(质量随温度变化)、仪器性能要求(温度精度±0.5℃、质量精度±0.1μg)及结果表示方法。
GB/T 33047-2016:塑料 热重分析方法,适用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分解速率等参数测定,明确了气氛控制(氮气纯度≥99.99%)、坩埚选择(铝/陶瓷)等操作细节。
ASTM D3850-2016:热重分析仪校准的标准测试方法,规定了温度传感器(铂电阻)的校准程序(使用铟、锡、锌等标准物质)、质量测量系统(天平)的线性校准(1-20mg范围)及漂移修正方法。
ISO 17083:2015:固体材料热分解动力学参数测定,提供了通过热重数据计算活化能(Ea)及指前因子(A)的方法(如Ozawa法、Flynn-Wall-Ozawa法),适用于单一及多阶段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分析。
GB/T 29848-2013:精细陶瓷 热重分析方法,针对陶瓷材料(如氧化铝、碳化硅)的热分解行为及杂质挥发特性制定检测标准,规定了惰性气氛(氩气流量50-100ml/min)及温度范围(室温至1500℃)。
ASTM E2402-2011:热重分析中挥发性物质释放速率测定的标准测试方法,用于评估材料在加热过程中的气体释放速率(如甲醛释放量),规定了采样频率(10s/次)及数据处理方法(峰面积积分)。
GB/T 19227-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热重法,规定了煤中水分(105-110℃)、灰分(815±10℃)及挥发分(900±10℃)测定的热重分析流程,明确了称量精度(0.0001g)及冷却条件(干燥器冷却30min)。
ISO 9924-3:2006:橡胶 热重分析测定灰分和挥发分,明确了橡胶及其制品中灰分含量(800±10℃灼烧至恒重)及挥发分释放量(50-150℃)的测试方法,适用于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及混炼胶的分析。
GB/T 16583-2009:橡胶 热重分析方法,适用于生胶、混炼胶及硫化橡胶的热稳定性评估,规定了测试温度范围(室温至200℃)及气氛(空气或氮气)对结果的影响。
检测仪器
热重分析仪(TGA):核心检测仪器,通过高精度电子天平(精度0.1μg)在程序控温环境(温度范围-150℃至1500℃)中实时测量样品质量变化。功能:获取基础热重曲线(TG曲线),计算起始分解温度、残余质量分数等核心参数,支持惰性气氛(氮气、氩气)或氧化气氛(空气、氧气)环境。
同步热分析仪(STA):集成热重测量与差示扫描量热测量(DSC)功能的复合仪器,温度范围-150℃至1600℃。功能:同步记录质量变化(TG)与热流变化(DSC),分析分解反应与吸放热过程的关联性(如结晶放热与分解吸热的叠加效应)。
热重-红外光谱联用仪(TGA-FTIR):TGA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联用系统,FTIR光谱范围4000-400cm⁻¹,分辨率4cm⁻¹。功能:实时收集分解产生的气体样品并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鉴定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如CO₂的特征峰1388cm⁻¹、H₂O的宽峰3400cm⁻¹)。
热重-质谱联用仪(TGA-MS):TGA与质谱仪(MS)联用系统,质谱质量范围1-300Da,分辨率1Da。功能:通过质谱检测分解气体的质荷比(m/z),实现对挥发性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如检测乙烯的m/z=28、乙烷的m/z=30),适用于复杂气体混合物的成分解析。
热重-气相色谱联用仪(TGA-GC):TGA与气相色谱仪(GC)联用系统,GC采用毛细管柱(长度30m,内径0.32mm),检测器为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功能:利用气相色谱分离分解产生的气体组分(如烷烃、烯烃、芳烃),结合FID检测器进行含量测定(如甲烷、乙烷、乙烯的分离与定量),适用于多组分挥发性物质的详细分析。
热机械分析仪(TMA):虽以测量尺寸变化为主,但可与TGA联用扩展功能,温度范围-150℃至1000℃,位移精度0.1μm。功能:辅助分析材料在热分解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收缩行为(如膨胀型防火涂料的热膨胀倍率),与TG数据结合评估材料的热稳定性综合表现。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化学键断裂检测
下一篇:阻燃性能协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