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17
中性粒子通量监测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08-30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中性粒子通量密度测量:通过探测器阵列采集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中性粒子数量,测量范围覆盖1e8至1e14 particles/(cm²·s),能量分辨精度≤5%。
能谱分布分析:基于多道分析器对中性粒子能量进行分段计数,能量范围覆盖0.1eV至10MeV,能量分辨率优于1keV(在1MeV处)。
空间分布测绘:利用位置灵敏探测器或多探测器阵列扫描,实现二维平面内通量分布的空间分辨率≤1mm,覆盖区域尺寸≥1m×1m。
时间分辨通量监测:采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记录通量随时间变化,时间分辨率可达1μs,支持毫秒级瞬态过程的完整捕捉。
成分比例测定:通过质谱分析与能谱关联,定量测定中性粒子中不同元素(如H、He、O、Fe等)的占比,元素识别范围覆盖原子序数1至92,丰度检测限≤0.1%。
各向异性度评估:测量不同方向上的通量差异,计算各向异性系数(最大通量与最小通量比值),角度覆盖0°至360°,角度分辨率≤5°。
剂量当量转换计算:结合粒子能量与生物效应系数,将通量数据转换为吸收剂量或当量剂量,剂量计算误差≤±10%(在1Sv/h以下)。
杂质粒子含量检测:识别并统计通量中占比<1%的异常粒子(如簇团粒子、带电粒子混入),杂质粒子尺寸检测限≤10nm。
通量稳定性验证:在连续24小时监测中,计算通量的时间变化率标准差,稳定性要求≤±2%/h(平均通量>1e10 particles/(cm²·s)时)。
多区域同步监测:通过分布式探测器网络实现≥8个独立区域的通量同步采集,区域间时间同步精度≤10ns,数据一致性偏差≤3%。
检测范围
核反应堆堆芯结构材料:用于压水堆、快堆等堆型的燃料组件、控制棒包壳等部件周边中性粒子通量监测,评估辐射损伤风险。
航天器热控涂层:针对卫星、飞船等航天器的多层隔热膜、辐射器涂层,监测空间环境中中性粒子(如太阳风粒子、星际尘埃)的轰击通量。
粒子加速器束流管道:在直线加速器、环形加速器的真空管道内,检测束流泄漏产生的中性粒子(如散裂中子、次级电子中和产物)通量。
半导体洁净室环境:用于集成电路制造洁净室,监测工艺设备释放的中性粒子(如光刻胶挥发物、金属蒸汽)对工艺良率的影响。
行星探测设备外壳:针对火星车、月球探测器的外壳材料,分析着陆区大气(如火星CO₂大气)中的中性粒子(原子、分子)通量。
核医学治疗设备屏蔽层:在质子治疗机、重离子治疗机的混凝土或铅屏蔽结构中,验证次级中性粒子(如中子、γ光子转化产物)的泄漏通量。
辐射防护服复合材料:用于核电站工作人员防护服的多层材料,检测α、β粒子中和后产生的次级中性粒子穿透通量。
中子成像系统组件:在中子衍射仪、中子照相设备的准直器、探测器前端,监测中子与周围材料作用产生的次级中性粒子干扰通量。
核燃料包壳材料:针对压水堆燃料棒的锆合金包壳,评估裂变产物释放的中性粒子(如Xe、Kr原子)在包壳表面的沉积通量。
空间站生命保障系统部件:用于空间站氧气循环系统、水再生系统的管道与过滤器,监测循环介质中中性粒子(如微生物气溶胶、挥发性有机物)的通量。
检测标准
ISO 21457:2019《辐射防护-中子通量监测设备的性能特性》规定了中子通量监测设备的响应时间、能量响应、方向特性等关键性能指标。
ASTM E262-19《用活化箔法测量反应堆中子通量率的标准试验方法》适用于核反应堆环境中通过活化分析测量中子通量的试验流程与数据处理。
GB/T 16144-2019《反应堆中子通量测量用铑探测器》规定了铑探测器的中子通量监测方法、误差要求及校准规范。
IEC 61587-2016《核仪器-辐射探测器和辐射监测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对中性粒子监测设备的电磁抗扰度、传导发射等电磁兼容性能提出要求。
NASA-STD-6013B《空间环境中粒子和辐射对航天器材料的影响》涵盖空间中性粒子(太阳风、宇宙线次级粒子)对航天器材料的损伤评估方法。
GBZ 126-201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了职业照射中中性粒子通量的剂量限值与监测要求。
CEN/TS 16637:2014《辐射防护-中子监测设备性能特性的表征》提供了中子监测设备能量响应、角分布响应等特性的测试方法。
ANSI/HPS N13.30-2019《核设施环境监测-中子通量监测》规范了核设施周边环境中子通量监测的布点、采样频率及数据有效性判别。
JIS Z 4905:2016《中子通量监测用金箔活化法》日本工业标准,规定金箔活化法测量中子通量的活化条件、γ谱测量及通量计算方法。
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了公众与职业人员照射的中性粒子通量剂量控制水平。
检测仪器
多通道中性粒子探测器:采用半导体探测器阵列与多道分析器集成,可同时监测不同能量区间的中性粒子通量,能量分辨范围0.1-10MeV,时间分辨率1μs。
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通过测量粒子飞行时间确定质量与能量,用于中性粒子成分分析,质量分辨≥1000(m/Δm),时间分辨率≤1ns。
微通道板成像系统(MCP):利用微通道板的二次电子倍增效应实现粒子位置成像,空间分辨率≤50μm,可同步获取通量的空间分布与强度数据。
热释光剂量计(TLD):通过热释光材料的光释光强度与中子注量的线性关系,用于累积通量的长期监测,能量响应覆盖热中子至快中子(0.025eV-14MeV)。
位置灵敏正比计数器:采用多丝阳极结构实现粒子位置的二维定位,位置分辨率≤1mm,可用于中性粒子空间分布的高精度测绘。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真空紫外光谱检测
下一篇:离子回旋波加热测试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