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数量-9
罐头加工损失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次 | 2025-10-01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重量损失检测:通过高精度电子天平测量罐头加工前后重量差异,计算损失百分比,评估加工效率和控制物料浪费,确保产品净含量符合标准要求。
水分损失检测:采用干燥箱或水分测定仪量化加工过程中水分蒸发量,分析对产品质地和保存期的影响,为湿度控制工艺提供数据支持。
维生素C损失检测: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工前后维生素C含量变化,评估热加工对营养素的破坏程度,指导温度和时间参数优化。
蛋白质变性检测:通过电泳或光谱分析检测蛋白质结构变化,量化加工导致的变性率,关联产品质地和消化性变化。
脂肪氧化检测:采用过氧化值或硫代巴比妥酸法监测脂肪氧化程度,评估加工和储存中酸败风险,确保产品安全性。
颜色变化检测:使用色差计或比色法量化加工前后产品颜色差异,分析美拉德反应等导致的褐变,指导工艺改进。
质地硬度检测:通过质构仪测量罐头内容物硬度、弹性和黏性变化,评估热加工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优化口感品质。
pH值变化检测:采用pH计监测加工过程中酸碱度波动,分析对微生物抑制和产品风味的影响,控制腐败风险。
总可溶性固形物检测:使用折光仪测定糖分和可溶物含量变化,评估渗透损失和浓度稳定性,确保产品一致性。
微生物总数检测:通过平板计数法或快速检测技术量化加工后微生物残留,验证杀菌效果,保障卫生安全。
包装密封性检测:采用负压或正压测试法检查罐头密封完整性,防止泄漏导致的二次污染和质量下降。
检测范围
水果罐头:以水果为原料的罐装食品,加工中需检测糖分渗透、维生素损失和质地软化,确保营养和感官品质符合标准。
蔬菜罐头:涵盖豆类、蘑菇等蔬菜制品,检测重点包括纤维软化、矿物质流失和色泽变化,评估加工适宜性。
肉类罐头:包括禽畜肉类罐装产品,检测蛋白质变性、脂肪氧化和汁液损失,控制风味和安全性指标。
水产罐头:如鱼类和贝类罐头,需检测氨基酸损失、脂肪水解和腥味物质变化,确保海洋食品品质稳定。
乳制品罐头:炼乳或奶油类罐头,检测乳糖焦化、蛋白质凝聚和微生物指标,评估热加工效率。
饮料罐头:果汁或碳酸饮料罐头,关注维生素降解、二氧化碳逸散和沉淀产生,优化灌装工艺。
婴儿食品罐头:针对婴幼儿配方罐头,严格检测营养素保留率、过敏原和微生物安全,满足特殊群体需求。
军用罐头:长期储运食品罐头,检测重量稳定性、营养保持和包装耐久性,确保极端条件下可靠性。
应急食品罐头:灾害救援用罐头,重点检测保质期相关损失如氧化和微生物增殖,保障应急供应质量。
宠物食品罐头:动物饲料罐头,检测蛋白质效价、水分活度和防腐剂残留,控制宠物健康风险。
检测标准
ISO 22000:201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供罐头加工全过程安全控制框架,包括损失检测的通用要求,确保全球一致性。
ASTM E1756-2015《水分含量测定标准方法》:规定罐头加工中水分损失检测的烘箱法程序,保证数据准确性和可比性。
GB/T 10786-2006《罐头食品通用技术要求》:中国国家标准,明确罐头加工损失检测的样品处理、指标限值和报告格式。
GB 7098-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罐头食品》:强制性国标,规定微生物和理化损失指标的安全阈值,指导检测实施。
ISO 5492:2008《感官分析 术语》:涉及罐头感官损失评估的术语定义,确保检测描述标准化。
ASTM D1292-2015《水产品氧化检测标准》:适用于水产罐头脂肪氧化损失评估,提供过氧化值测试方法。
GB/T 5009.3-2016《食品中水分的测定》:详细规定水分损失检测的直接干燥法,适用于各类罐头产品。
ISO 6579:2017《微生物检测通用指南》:涵盖罐头微生物损失检测的采样和培养要求,提升结果可靠性。
检测仪器
电子天平:具备毫克级精度称重功能,测量范围0.1mg至500g,用于准确测定罐头样品重量,计算加工损失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提供波长190-1100nm扫描能力,检测维生素和色素等成分吸光度变化,量化营养损失。
pH计:集成电极和温度补偿功能,测量范围0-14pH,精度±0.01,监测加工中酸碱度波动,评估化学稳定性。
质构仪:配备多种探头可测硬度、弹性和黏附性,模拟口腔咀嚼,分析加工对质构损失的影响。
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基于ATP生物发光或PCR技术,缩短检测时间至小时级,实时监控微生物损失风险。
包装密封性测试仪:通过负压或正压法检查罐头密封完整性,压力范围-100kPa至100kPa,防止泄漏导致损失。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上一篇:饮料色素含量检测
下一篇:电石渣FTIR光谱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