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皮肤成分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18  

中药配方皮肤成分检测通过科学手段对中药材及制剂中的活性成分、安全性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检测涵盖生物碱、黄酮类、挥发油等功效成分及重金属、农残等风险物质,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确保数据准确性。本检测为化妆品、外用药品研发提供关键质量依据。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中药配方皮肤成分核心检测包含四大类指标:

功效活性成分:生物碱(如苦参碱)、黄酮类(黄芩苷)、皂苷(人参皂苷)、多糖(黄芪多糖)、挥发油(薄荷醇)等具有透皮吸收特性的物质

安全性指标:铅/汞/砷/镉重金属总量及可迁移量测定、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筛查

稳定性参数:pH值范围测定(4.0-8.5)、有效成分降解产物分析(如马兜铃酸衍生物)

微生物指标:需氧菌总数(≤1000 CFU/g)、霉菌酵母菌(≤100 CFU/g)、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检测

检测范围

本检测适用于以下三类产品体系:

外用制剂:中药膏剂(黑膏药/软膏)、酊剂(正骨水)、洗剂(皮肤康洗液)、贴膜剂(穴位敷贴)

化妆品原料:植物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发酵产物(红景天发酵滤液)、纳米包裹体(脂质体包裹当归精华)

新型载体系统:微针透皮给药系统(青蒿素微针阵列)、水凝胶缓释贴片(雷公藤多苷水凝胶)

检测方法

方法类别技术标准应用场景
色谱分析HPLC-UV/DAD(2020版《中国药典》通则0512)黄酮类/生物碱定量分析
光谱联用GC-MS(GB/T 31743-2015)挥发性成分鉴定与含量测定
元素分析ICP-MS(GB/T 35825-2018)重金属总量及形态分析
微生物检测USP〈61〉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需氧菌总数及控制菌检验
毒理筛查Ames试验(OECD 471)结合斑马鱼胚胎毒性测试遗传毒性及急性毒性评估

检测仪器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HPLC-QTOF)

配备ESI/APCI双离子源,质量精度<3ppm,用于未知成分的非靶向筛查及结构解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配备动态反应池技术(DRC),检出限达ppt级,可区分无机砷与有机砷形态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 2 Compact)

采用比色法原理,内置510种微生物数据库,实现致病菌快速鉴定(18-24小时)

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Confocal Raman)

空间分辨率达0.5μm,用于透皮给药系统的成分空间分布分析及皮肤渗透性研究

三维皮肤模型测试系统(EpiSkin™)

符合OECD 439标准的人工表皮模型,用于体外刺激性/腐蚀性评估及经皮吸收率测定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