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塑剂成分检测

北检院检测中心  |  完成测试:  |  2025-04-22  

增塑剂成分检测是评估材料安全性的关键环节,重点关注邻苯二甲酸酯类、环氧类等常见增塑剂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技术手段实现精准测定,覆盖塑料制品、食品包装、医疗器械等领域。检测过程严格遵循ISO17780、GB/T21928等国际及国家标准,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合规性。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见谅。

检测项目

增塑剂成分检测主要针对材料中人为添加的化学改性物质进行系统分析。核心检测项目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DEHP、DBP、BBP等)、对苯二甲酸酯类(DOTP)、环氧类(ESBO)、柠檬酸酯类(ATBC)及新型环保增塑剂(DINCH)。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作为高风险物质被欧盟REACH法规列为限制物质清单(SVHC),需重点监测其迁移量及残留浓度。针对食品接触材料需额外测定特定迁移量(SML),而儿童用品则需满足EN 14372等标准对可触及部件的限量要求。

检测范围

本项检测适用于六大类材料体系:1)聚氯乙烯(PVC)及其衍生产品(电缆料、人造革、地板革);2)食品级包装材料(保鲜膜、罐头内衬、饮料瓶盖);3)医疗耗材(输液管、血袋、呼吸面罩);4)儿童用品(玩具、文具、安抚奶嘴);5)建筑装饰材料(壁纸、密封胶);6)汽车内饰件(仪表盘表皮、座椅涂层)。根据欧盟(EU) No 10/2011食品接触材料法规及美国CPSIA法案要求,不同应用场景对应差异化管控阈值。例如玩具中DEHP/DBP/BBP总含量不得超过0.1%,而医疗设备需满足USP Class VI生物相容性测试要求。

检测方法

现行主流分析方法包含三个技术层级:前处理阶段采用索氏提取法(GB/T 21911)或超声波辅助萃取法(ISO 14389)实现目标物分离;定性筛查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进行官能团识别;定量分析则依托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完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适用于沸点低于400℃的酯类化合物分析,采用DB-5MS毛细管柱实现17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同时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配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可有效分析热不稳定型增塑剂如双酚A衍生物。针对复杂基质样品开发了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技术结合三重四极杆质谱的MRM模式检测方案,检出限可达0.01mg/kg级别。

检测仪器

检测流程

线上咨询或者拨打咨询电话;

获取样品信息和检测项目;

支付检测费用并签署委托书;

开展实验,获取相关数据资料;

出具检测报告。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

上一篇:染料成分检测

北检(北京)检测技术研究院